標籤: 社群平台

臉書改變演算法 新聞媒體流量下降 美國媒體各尋出路

美國媒體《Axios》與《Digiday》日前皆報導新聞媒體在臉書(Facebook)上的流量下降。根據《Digiday》的報導,將今年8月與去年8月的數據相比,臉書流量損失最多的三家媒體,分別為《太陽報》(The Sun)、《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和《衛報》(The Guardian),它們的流量都比去年下降了約八成。

Read More

X平台刪除新聞連結標題 學者憂降低新聞點擊率

X平台(前身為Twitter)的使用者近幾週會發現,來自新聞網站的貼文變得不顯眼,原因是新聞標題都被隱形了。今年十月,馬斯克修改了X平台上的第三方網站連結顯示方式,如今媒體或大眾分享新聞連結時,只會出現帶有小浮水印的圖片,使用者無從得知此連結的文章主題。過去,新聞標題的敘述是讀者願意點擊的重點,X平台的新格式恐怕會打擊殘存在社群媒體上的新聞流量,也會讓使用者難以分享、擴散新聞連結。

Read More

社群媒體影響兒童心理健康 「感覺很糟,卻無法不使用」

美國公共衛生局局長莫西(Vivek Murthy)於2023年5月23日發表諮詢報告,即使社群媒體可能帶來一些潛在益處,但眾多跡象表明可能對兒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特別是過度使用與接觸「極端或不當內容」。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莫西分享從孩子聽到對社群媒體的看法:第一,這讓他們感覺自己很差勁;第二,這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友情很糟糕;第三,即使如此,還是無法不使用社群媒體。

Read More

社群媒體急速發展下 兒童權益受嚴峻威脅

社群媒體與現代人生活密不可分,每天花數小時在Facebook、Instagram、抖音或LINE的人越來越多。不同於傳統大眾媒體,多數平台沒有收取費用,以用戶的親友、同事、同學或興趣相仿的其他人形成社群連結,用戶可以自行產生內容,隨時隨地在世界產製大量即時的圖文影音。這些平台帶來便捷豐富的正向體驗,卻也造成兒童身心理的健康危機。

Read More

學生使用抖音短影片社群平台無可避免 應培養查證與資安保護觀念

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媒觀會客室,以「抖音一響,素養怎麼養?」為題,探討媒體素養教育該如何因應「抖音」帶來的風險。

本次講堂邀請高雄市林園國小語文科教師林彥佑、高雄市新莊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呂昱達、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劉慧雯,一同分享在教育情境中對學生使用抖音的觀察,內容包括:學生使用抖音情形、使用緣由、相關風險與因應方式。本活動由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哲斌擔任主持人。

Read More

那些我愛過的社群平台

最近,獲邀參加幾場「媒體識讀」分享,對象都是中小學老師,因而接觸一些熱情溫暖的教育工作者。在他們眼中,「媒體識讀」的主角戲份,社群媒體已超過傳統主流媒體,原因是,學生們幾乎都在社交平台上。

Read More
  • 1
  • 2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