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李志德

認識新聞產製脈絡 平台提供數據 培養選戰錯假訊息抵抗力

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所舉辦的「2024年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在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登場。論壇首日的最終場主題為「假訊息、錯誤訊息、生成式訊息在選舉期間的作用」。

作為本場主持人的公共電視董事長胡元輝表示,全球有半數人口將在今年進行投票,可謂是大選舉年。然而,選民必須依靠真實資訊來做理性選擇,選出心目中最為理想的候選人,「錯假訊息的出現,卻打破民主運作的原理」。

Read More

第22屆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解釋報導獎|轉譯解析氫能及鋼鐵業間專業問題 《商周》解釋報導獲評審青睞

第22屆卓越新聞獎平面及網路(文字)類解釋報導獎,由《商業週刊》的作品〈德國氫火車上路 氫氣時代崛起〉獲得獎項。採訪團隊包含:呂國禎、黃惠群、管婺媛、陳宗怡等人。

Read More

李志德|在媒體速食化的年代,談「非虛構寫作」

曾經一度在台灣發展鼎盛,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報導文學」,為何倏忽沒落、乏人問津?又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之下,重新回到公眾視野?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舉辦「新住民媒體識讀講座」,邀請到《鏡文學》副總編,同時也是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常務委員的李志德主講,介紹「非虛構寫作」的歷史源流、興衰起落、寫作態度以及「讓受訪者吐露真心」的採訪策略。

Read More

閭丘露薇X李志德X張惠菁X盛浩偉|從戰地記者瑪麗柯爾文談起:深入絕境!烽火前線中的眼與手

在阿拉伯之春的浪潮席捲時,閭丘露薇再次與柯爾文在🇱🇾利比亞的班加西前後錯身。閭丘露薇說,當時柯爾文去了米蘇拉塔,那是所有在班加西的記者都想去的地方——真正的最前線,烽火漫天之處。但欲前往該地,需要特別的通行證,「所以讀這本書你會看到 connection 非常重要,」她說:「我每天都很努力的申請通行證等證件,但就是沒有辦法(申請到)。」

Read More

媒團呼籲:接納香港傳媒藝文人士是壯大自身契機(上)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記者褫奪令」——不再承認「香港記者協會」及「香港攝影記者協會」所發出的媒體代表資格⋯⋯暴風狂雨已來、政治勢力步步進逼,香港不再是媒體人的安全避風港;處於對抗中國集權擴張第一線的台灣該如何因應時局,連結自由世界的媒體力量?

Read More

李志德|香港渣華道的日與夜(4): 「Mass Media」還是可能的嗎?

付費牆建了又拆,不得不說是台灣《蘋果》經營戰略上的重大挫敗。看在新聞界眼裡,恐怕都無法高唱「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如果《蘋果》和《端傳媒》( 連同其它如《報導者》、《天下雜誌》這樣中型媒體 ) 的經驗有其意義,那麼回頭問這個問題:未來,是不是還會有「『大眾』傳播媒體」(mass media)?

Read More

李志德|香港渣華道的日與夜(3):在警察與群眾之間,記者良心該在的位置

2019 下年半,每逢周六、周日就是抗議者和警察街頭對抗最激烈的時刻,在反送中街頭抗爭最激烈的時刻,一旦照片裡的抗議者、被捕者有一點點特徵能被辨認出來,憤怒的留言就如洪水一樣淹沒這則貼文。⋯⋯最重要的問題是:街頭抗議的照片,一旦拍到抗議者正面,或者足以辨認的側面,該怎麼刊發,甚或,要不要刊發?

Read More

李志德|香港渣華道的日與夜(2):你需要的 30% 的成長在哪裡?

《端傳媒》的付費計晝在 2017 年年初上線,2018 年 4 月我回到《端傳媒》工作時,當時的面臨一個極大的未知數:在 2017 年財務危機時,吸引了一批讀者願意贊助,不想讓《端傳媒》就這樣死去。但這一批贊助的讀者,會不會只是肯定端傳媒的過去?這一股熱情能不能延續到下一年?眼看著 7 月時限將屆,有多少讀者會留下來? 這是一個巨大的未知情境。

Read More
  • 1
  • 2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