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獎揭示新聞業變革 網路媒體獲獎數首次超越報社
今年普立茲獎(2024 Pulitzer Prize)於5月6日公布得獎名單,共有12家網路媒體獲獎,而報社只有8家,這是網路媒體獲獎作品首次超越報社,象徵網路平台的興起與平面印刷的衰弱。
Read More2024年06月6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今年普立茲獎(2024 Pulitzer Prize)於5月6日公布得獎名單,共有12家網路媒體獲獎,而報社只有8家,這是網路媒體獲獎作品首次超越報社,象徵網路平台的興起與平面印刷的衰弱。
Read More2024年06月6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2024普立茲新聞獎(Pulitzer Prizes)於5月6日公布,這也是首次有得主揭露其有使用AI來製作他們的報導。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Nieman Lab)採訪了獲獎的記者,以了解他們如何將機器學習融入他們的調查,以及其他媒體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
Read More2024年04月25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今年(2024)普立茲獎首度要求新聞類別參賽者需披露作品中人工智慧使用情況。根據普立茲獎評委會主席米勒(Marjorie Miller)統計,今年共收到約1200份報名,入圍45 位,其中有5人在研究、報導、撰寫報名資訊的過程中使用人工智慧。(編按:2024年普立茲獎將於5月6日公布入圍者及得獎者。)
Read More「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系列講座的最後一場「這群人在第一排看戲」邀請到資深攝影記者楊永智,細數那些自新聞攝影誕生以來,一次次影響、改變人們「觀看」方式的攝影巨擘,也談及他所觀察到的台灣新聞攝影困境。
楊永智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時報週刊》攝影組主任、世新大學兼任講師,現為NGO攝影志工。著作包括《失落的族群》、《它們是歷史的目擊者》等。
Read More2022年10月20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系列講座第二場「淺談新聞攝影:幾張照片的故事」,邀請擁有資深駐外經歷的國際記者梁東屏,透過新聞攝影向大家分享他的記者生涯,以及他對新聞攝影乃至新聞記者所抱持的觀點。
梁東屏是資深新聞人,駐外經驗長達三十餘年,曾於2002年隻身前往阿富汗採訪,獲得當年吳舜文新聞獎的採訪報導最優獎。
Read More2022年09月30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信息在到達大眾之前,必先經權力機構過濾,以符合他們的利益。」~攝影學者寇曼
(information must pass and get filtered before reaching the public — powerful institutions with agendas of their own.)
什麼樣的新聞攝影可能引發道德疑慮?只要畫面沒有作假就沒問題嗎?因應「普立茲新聞攝影獎80週年展」,主辦單位時藝多媒體舉辦講座「新聞攝影中的知權與倫理」,主講人沈昭良透過新聞攝影史上的重要作品,帶領大家一同檢視新聞攝影可能引發的道德爭議、審視新聞攝影師的框架,以及當代圖像閱讀能力的建構。
在語言學中,《Code Switch》 中文為「語碼轉換」,代表的是「在對話過程中,混合多種語言及語意模式」。該節目每個禮拜都會推出新的一集。如此即時的特性,讓該節目總能與時事有所連結,且節目內容相當多元。「⋯⋯這樣的特性卻給予我們做真正喜歡的事情的機會,我們可以自由地去嘗試,並跟大家分享他們需要知道的故事。」
Read More「眾人齊鳴,發出風雨時代最響亮的聲音。」雖然這段介紹很 chill,但確實是我對《鳴人放送》的期許,希望透過邀請各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從與編輯對談中所產生的觀點,透過這些 voicer 的齊鳴,希望能創造出「復古」的全新感受。
Read More為了因應這個趨勢,快樂聯播網也全面推動影音化和網路宣傳化。順應潮流也不能忘了傳統的東西。隨著業界廣播與直播結合的趨勢,隨著網路新媒體興起之後,電台的製作預算,各方面的專業需求門檻變得更低。在人人都能開直播的自媒體環境當中,競爭非常激烈,而要從中脫穎而出,這是一大難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