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性別議題

新聞機構的聊天機器人再現性別歧視?為何各家媒體將自家AI服務設定為「女性」

人工智慧AI應用愈來愈廣泛,在新聞行業和事實查核也不例外,諸多媒體和查核組織都推出了自家的聊天機器人用來與讀者互動、提供資訊或是報導,然而《拉丁美洲新聞評論》(LatAm Journalism Review)的報導指出,這些新聞媒體機構所創立的聊天機器人有不少都是選擇以女性為其性別,有些是用女性化名字或稱謂來命名,有的則是使用女聲。這樣的選擇,是為什麼呢?各家媒體給出的答案不一,包括文化背景、社會因素、或是想要給使用者親切的印象等等,但背後又是否有意無意地受到性別刻板印象的影響,乃至於在AI的世界裡,又再現了現實世界中的性別歧視?

Read More

媒體與性別刻板印象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講座「媒體x性別:從台女不意外到台男不意外,如何破解媒體加深的性別刻板印象?」,並邀請到世新大學口傳系教授李佩雯,分享對於台灣性別議題的看法,包含:刻板印象的形成、性別對立的加劇,以及可能的解方。

Read More

「記得挑個漂亮的烏克蘭女生」——烏俄戰爭下的性別議題反思

「我不會因自己的性別而要求特權。我只希望我們的男性同胞,把腳從我們的脖子上移開。」(美國女性主義者Sarah Grimké,1837)
同一句話,1973年,已故美國「不恐龍大法官」金斯柏(Ruth Bader Ginsburg)在替一名女飛官爭取「男性同事都有唯獨她沒有」的居住津貼時,對時任男性大法官們再次引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況至今膠著,我結束採訪回台,數月過去,每每讀外電,仍會想起一些既幽微、卻確實存在的不舒服,彷彿被人嘗試踏過、或跨過脖子,未有外傷,身為女性,卻屢屢感到不安。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