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廖家慧

2019卓新沙龍紀實 No. 3/陳廷宇|獨立特派員:我們與惡的距離—談深度專題報導的挑戰

「我們的特色是不置身事外,永遠跟民眾站在一起。」陳廷宇經常提醒記者,身為獨立特派員的一份子,發想題目時要不斷的思考,為什麼要做這個題目? 獨立特派員什麼題目都做,但特別著重在弱勢的、人家不報的、冷門的議題,盡可能去同理那些被記錄者的心情。

Read More

2019卓新沙龍紀實 No. 1/王之杰|好專訪是怎麼鍊成的?從佐科威獨家專訪談起

歷經500天的接洽連繫,《商業周刊》在2018年完成了獨家專訪印尼總統佐科威,而這份難能可貴的專訪,更在各家媒體的國際新聞中脫穎而出,榮獲2018年卓越新聞獎文字類國際新聞獎。
3月28日晚間,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特別邀請製作團隊成員:王之杰(資深記者,現任《今周刊》顧問)、商周記者管婺媛、陳宗怡,共同出席分享他們的採訪奇遇。

Read More

Billion Lee|假新聞來勢洶洶,臺灣要如何面對?(下)—公民科技如何抗擊假新聞?Cofacts的實踐經驗

然而,開放共同協作編輯,不免引起一些質疑聲浪。如何確保內容是可以被信任的?對此,Billion Lee指出,共同協作編輯如維基百科,在可信度上未必較差。研究顯示,Wikipedia 與大英百科的準確性沒有顯著差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Wikipedia 海納百川。Wikipedia的條目是許多人持續編寫跟精進而產生,同樣要提供資料來源。資料來源也會有優先順序排列,期刊是最好的,其次為正式的新聞社所發出的新聞稿等等。若有人惡意破壞,也有處理機制制止。

Billion Lee強調,Cofacts並沒有決定什麼是真的假的,而是提供一個機制,希望讓各方意見進來,多面並陳。Cofacts的回應機制要求提供參考資料,作為參與者核實的依據,對於夾帶著個人意見的資訊,Cofacts也提供不同意見的分類,讓使用者去描述一件事情實際發生的背景是什麼,各方的說法是什麼。

Read More

吳銘軒|假新聞來勢洶洶,臺灣要如何面對?(上)—國際觀點下的假新聞防範機制

隨著愈來愈多不實的資訊在網路世界流竄,政府是否要介入管制,成為爭論的議題。言論自由本是民主社會所要保障的基本權利,然而面對層出不窮的假新聞,是否應立法限制,仍存在諸多歧見。「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1月30日邀請社運工作者吳銘軒、台灣人權促進會網路透明報告專案經理何明諠以及「Cofacts」共同發起人Billion Lee一同分享他們在網路世界的觀察與經驗,以及第三方平台面對假新聞的做法。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