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不支持「新聞核心價值」嗎?未必,問題出在研究方法
美國報業協會和美聯社 NORC 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今年發布研究報告列出 5 項新聞的核心價值:監督、透明、求實、為弱勢發聲、社會批判。結果指出,這 5 項價值並未獲得美國人的普遍支持。不過,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創辦人班頓(Joshua Benton)撰文對該報告提出批評。⋯⋯
Read More美國報業協會和美聯社 NORC 公共事務研究中心今年發布研究報告列出 5 項新聞的核心價值:監督、透明、求實、為弱勢發聲、社會批判。結果指出,這 5 項價值並未獲得美國人的普遍支持。不過,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實驗室創辦人班頓(Joshua Benton)撰文對該報告提出批評。⋯⋯
Read More銀髮族媒體識讀要發展課程,其涵蓋的主題應不只是反詐騙和避免政論節目惱人等這樣窄化設計,而是面對資訊,本於生活價值,具備選擇、辨識、欣賞和應用能力,於「第三年齡」(third age)據之增進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意義。⋯⋯
Read More「台灣的媒體快活不下去了!」邱家宜說道。縱觀報業發展源流,自印刷術普及之後,政治勢力開始以報紙做為宣傳媒介,到後來倚靠低價、大量發行的私人報業,其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廣告,發行的收益僅佔小部份,這就是資本主義自由報業的商業模型,也是理想的古典新聞專業。⋯⋯
Read More胡元輝說,最近因為選舉熱季到了,大家都捲在這個氛圍裡面,此時我們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讓我們的選舉政治變成一個公平,並且人民可以憑藉正確的資訊做出選擇的民主政治?
Read More陳炳宏表示,「新聞」在媒體實務界或學術界是有很嚴謹的定義的,現在網路上傳散的有很多叫訊息或資訊,跟新聞應該有所區分。而假訊息的概念學界目前從意圖的有無,分為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與不實資訊(disinformation),後者較符合現在大家在談的假訊息的概念。若單指「假新聞」,又可分為三類:Pseudo News、Phony News,以及Fake News。⋯⋯
Read More可別以為LINE是私人的傳播不會受到入侵,俗話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別小看那一張張互道關心的長輩圖,看似無害的它們其實正悄悄地收集你的個人資料,再經由多次的轉傳,瞭解你的傳播路徑以及你加入的群組具有那些特性,進而推測出使用該長輩圖族群可能具有那些特徵,光是一張長輩圖就可以收集高達10萬筆的資料,更別說現在還有數不清的長輩圖正在生產和流通呢!
Read More長久以來,世人總以為控制思想、決定、行動的是人類的意志,然而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卻顯示,真正掌控人類行為的是腦部的杏仁核。杏仁核觸發人類的情緒,促使人們採取某些決定與行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