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報導者

從〈獵童風暴〉看見調查報導的勇氣與重量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主辦「2025台北事實查核論壇:亞洲視野與在地觀點」論壇,下午的平行講座為調查報導工作坊,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邀請《報導者》副總編輯張子午,分享去年榮獲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的作品〈獵童風暴〉的製作過程。從調查偷拍社群、追蹤共犯到揭露執法與制度的侷限,三位記者逐步拼湊出潛伏在社會深處的龐大犯罪網絡。這場分享不僅讓聽眾理解報導背後的付出,更體現了調查報導對公共利益的守望。

Read More

非虛構寫作旅程指南

讀書共和國集團為鼓勵創作者與研究者以紀實文學的方式書寫本土議題,推出「紀實文學出版孵育計畫」,並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系列講座「臺灣人寫臺灣事」,邀請到《報導者》營運長李雪莉主講「不只是報導:採訪的推進、界限與倫理掙扎」。她凝縮自身的新聞實作經驗,提供從方法論到採訪倫理的許多實務建議與心法,並分享許多報導的幕後花絮。

Read More

向犯罪者找答案 《報導者》挖出事業廢棄物犯罪產業鍊

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曾三度從缺,這過往收件量最高的「死亡之組」,競爭不僅最激烈,要獲得評審青睞也絕非易事。獲青睞關鍵在於:「報導能否改變社會,並彰顯新聞價值」。2023年度拿下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的作品,是《報導者》的〈 垃圾黑市錢與權:一條事業廢棄物犯罪鏈的生成〉系列報導。

Read More

新聞社交時代如何與讀者交往? 運用媒介達成傳播目的才是關鍵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主辦的Media Talks媒體沙龍論壇,2024年以「我們世界與下一波新聞業We World and Journalism」為主軸,第二場講座邀請了《報導者》營運長兼總主筆李雪莉與《法律白話文運動》創辦人暨法客電台主持人楊貴智,並由政大傳院副教授方念萱擔任主持人。兩位講者以「新聞社交時代?報導者與法客電台如何交往讀者」為題,分享他們在數位時代與讀者聯結的經驗與策略。

Read More

從即時新聞的百米短跑到深度報導的崎嶇山路

非營利媒體《報導者》向來以充滿人性溫度的深度報導聞名,但你知道《報導者》也開始擴張版圖,即時回應當下的重大新聞事件嗎?在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舉辦的講座「我是記者:調查報導修練術」當中,《報導者》主編,同時也是採訪主任的張子午分享新聞寫作的策略與技巧,以及自己長年不懈關注冷門議題的精神源流。

Read More

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調查報導獎|《報導者》追蹤非法市場的結構性因素 多媒體敘事揭露事業廢棄物犯罪鏈

「調查報導在執行難度和改變社會的潛力上,可以說是新聞工作者的桂冠。」典禮主持人李文儀如是說。

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調查報導獎得主是《報導者》的〈垃圾黑市錢與權:一條事業廢棄物犯罪鏈的生成〉,作品製作團隊包括:何柏均、林慧貞、方德琳、柯皓翔、洪琴宣。《報導者》團隊重回現場、調查、模擬,還原震驚全台的台糖土地廢棄物濫倒案,將這場組織性、橫跨南北的集團犯案過程展現在大眾眼前。

Read More

第22屆卓越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Podcast新聞節目獎|用聲音帶聽眾走入中央山脈 報導者《The Real Story》關注移工家庭孕養難題

第22屆卓越新聞獎Podcast新聞節目獎由台灣獨立媒體《報導者》所製播《The Real Story》奪下獎項。在台灣制度化引入移工政策30年之際,系列聲音調查報導關注移工爸媽在台生育困境,用聲音呈現移工媽媽在工作與孩子之間的有限選擇以及失聯移工在中央山脈中建立的互助網與工寮「安親班」,探討異地成家的可能性。

Read More

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藝術與文化新聞獎|精準新聞視角賦予本土新意義  《報導者》本土文化溯源專題獲獎

《報導者》製作團隊楊惠君、張子午、余志偉、黃世澤的作品〈亡國感下台灣主體藝文的追尋與迴聲〉,榮獲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藝術與文化新聞獎。《報導者》本屆為二度得獎,去年以作品〈新台漫時代─在日漫韓漫夾擊下,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獲獎。

Read More

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新聞敘事創新獎|3D建模還原場景 展現高度數位敘事匯聚能力  《報導者》多媒體作品再添殊榮

第22屆卓越新聞獎不分媒體類新聞敘事創新獎由《報導者》團隊〈還原一場12小時內湮滅的犯罪──數萬噸廢棄物,如何悄悄埋入台糖土地深處?〉獲得,製作團隊包括洪琴宣、何柏均、林彥廷、江世民。《報導者》繼去年〈交友×PUA×假投資:分解「沉浸式詐騙」手法,你需要的4個反制手段〉專題,再度獲獎。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