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廣電三法監管失靈如何與時俱進? 專家共提電視新聞頻道監理建言

台灣電視頻道的數量從解嚴後一路增加,2017年達到最高峰,一度超過300台。其中,光是24小時新聞頻道就有19個,以人口密度來說可謂全世界最冠。即使近年市場萎縮,但依舊有許多新頻道申設案,期盼擠進核發廣電執照的窄門,由此可知,其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

然而,數位媒體興起挑戰傳統廣電監管,從中天新聞台與鏡電視的換照爭議,到2024年立委提出的《廣電三法》修法提案,皆凸顯了監管框架的侷限性。

Read More

教育部媒體素養白皮書教學成效不明 媒體識讀「不全然等於」事實查核

第一代 iPhone 推出至今已 17 年、社群媒體 Facebook 也已問世超過 20 年,科技產品與服務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對於自幼習慣使用科技的「數位原住民」來說更是如此。然而,數位媒體並沒有「使用說明書」,該利用什麼方法,引導年輕世代正確使用媒體?

Read More

讓媒體成為親子間的橋樑而非高牆

「媒體」一方面是兒少社會化的重要管道,一方面也潛藏許多風險,教育兒童近用媒體,是當代教養的一大課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於國立科學教育館舉辦媒體會客室系列「大螢幕、小螢幕之間的親子共學與情緒教育:親子如何透過媒體互動?」邀請到《天下雜誌》編輯顧問黃哲斌、客家電視台兒少組組長黃鴻儒,以及兒少紀錄影集《悄悄話》製作人戴薇共同主講,並由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協會理事長楊俐容擔任主持人。

Read More

認識中國:抵禦認知作戰的根本之道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媒度Salon」系列講座,本場主題為「媒體x國防:新聞自由vs全民國防,認知作戰下該有什麼媒體素養?」,邀請黑熊學院院長沈伯洋主講。沈伯洋指出現代戰爭蓄意模糊戰時與平時的特性,並介紹中國如何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中操作輿論,進而闡明我國反制的關鍵,就在於對中國的深刻認識以及共同體意識的建立。

Read More

媒體與性別刻板印象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講座「媒體x性別:從台女不意外到台男不意外,如何破解媒體加深的性別刻板印象?」,並邀請到世新大學口傳系教授李佩雯,分享對於台灣性別議題的看法,包含:刻板印象的形成、性別對立的加劇,以及可能的解方。

Read More

那些媒體沒告訴你的事

從《不能戳的秘密I》開始,紀錄片導演李惠仁不斷用他的毅力和創意追尋被掩蓋的真相,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台灣明明有那麼多的新聞台,卻有這麼多重要的事只有在紀錄片中才看的到?在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的講座「媒體x紀錄片:不能戳的秘密?媒(沒)告訴你的事」當中,李惠仁暢談他創意的活水源頭、離開媒體的原因、以及他在追尋真相的道路上無所畏懼的理由。

Read More

媒體怎麼管?備受爭議的《數位中介服務法》

數位時代,媒體到底該不該受監管?該怎麼管?在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的講座「媒體x法律:管媒體=沒有言論自由?媒體有法管嗎?」中,「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擔任主講人,深入剖析《數位中介服務法》(以下簡稱《數中法》)為何引發諸多爭議。

Read More

壯大公共媒體,華視有什麼問題?|華視公共化無共識 經營策略須操之在己才能成為具商業活力的公共媒體

《公共電視法》(以下簡稱《公視法》)睽違13年修法通過,關心公共媒體發展者欣喜之餘,也呼籲在下一個修法階段處裡華視定位問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系列講座「壯大公共媒體,華視什麼問題?」,邀請到公共電視基金會董事長胡元輝、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馮建三,華視監察人周宇修律師三位與談人,並由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副教授陳順孝擔任主持人,一同細究華視的前世今生,展望下一階段的《公視法》修法。

Read More

第22屆台灣兒童及少年優質節目頒獎典禮|客家電視台獲3項大獎 公廣集團大贏家10項入圍奪4獎

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的「第 22 屆台灣兒童及少年優質節目頒獎典禮」,12 月 10 日於集思交通部會議中心圓滿落幕。今年首度將影音串流平台、廣播電台、Podcast 作品納入,並分為「影視類」與「聲音類」兩大類,囊括更多優秀兒少節目參賽。

Read More

在數位時代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媒體素養?

自教育部於2002年訂定媒體素養教育政策迄今,已歷20年,為因應迥異於以往的媒體生態,教育部媒體素養推動會決議撰寫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媒體素養教育白皮書。針對這項教育政策,教育部委託中正大學於全台舉辦分區諮詢座談會,其中3/17的台北場於台大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舉行,由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院長劉慧雯擔任引言人,並由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滕西華擔任主持人。

Read More
  • 1
  • 2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