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背後的創傷:記者與編輯室的心理健康問題
成為一名新聞記者,即意味著日復一日被源源不絕資訊所淹沒的生活,這些資訊不只因其數量龐大而造成精神緊繃,且當中還經常包括令人感到不適甚至痛苦的負面訊息,因而對日常工作便是吸收處理這些資訊的記者來說,心理健康危機也就如影隨形。
Read More2024年11月13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成為一名新聞記者,即意味著日復一日被源源不絕資訊所淹沒的生活,這些資訊不只因其數量龐大而造成精神緊繃,且當中還經常包括令人感到不適甚至痛苦的負面訊息,因而對日常工作便是吸收處理這些資訊的記者來說,心理健康危機也就如影隨形。
Read More加拿大卡爾頓大學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加拿大新聞從業人員面臨嚴峻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心理創傷一方面來自記者需要報導重大災害事件的職業特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社交平台興起,網路上對記者的騷擾與攻擊日益嚴重。有鑑於這些攻擊行為恐影響新聞自由,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率先推出多項措施,提供第一線記者所需的心理資源。
Read More記者工作經常充滿各種壓力與風險,也因此可能面臨各種職業傷病。為了協助新聞工作者面對這些狀況,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舉辦「全傳媒勞教—槍炮、病毒與採訪:媒體工作的命運」,播放戰地記者瑪莉.柯文的真實故事改編電影《私人戰爭》,並邀請台大醫院環境職業醫學部陳宗延醫師,探討疫情和陳抗中的記者職災與職業病,並由工會理事長嚴文廷擔任主持人。
活動下半場的綜合座談,更邀請到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理事彭婉晴及工會秘書高若想、《鏡週刊》記者曾芷筠和《報導者》記者林雨佑一同討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