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世宏|比華視新聞台上 52 頻道更重要的事
我仍一本初衷,熱切盼望有機會看到華視新聞台成功爭取上 52 頻道的結果。支持歸支持,必須說,和華視新聞台上 52 頻道同樣重要的事,甚至是比華視新聞台上 52 頻道更重要、更急迫的事,還有「一拖拉庫」。華視、公廣集團與文化部必須優先且認真面對的課題不能再拖下去⋯⋯
Read More我仍一本初衷,熱切盼望有機會看到華視新聞台成功爭取上 52 頻道的結果。支持歸支持,必須說,和華視新聞台上 52 頻道同樣重要的事,甚至是比華視新聞台上 52 頻道更重要、更急迫的事,還有「一拖拉庫」。華視、公廣集團與文化部必須優先且認真面對的課題不能再拖下去⋯⋯
Read More路透新聞學院的研究指出,歐洲多個國家的公視一般都比較受到年長觀眾歡迎,亦能吸引各類政治立場觀眾收看,但對於年輕觀眾則普遍缺乏吸引力。由於網上新聞大勢所趨,公營廣播機構如不設法改善網上覆蓋率(online reach),它們勢將日走下坡,愈來愈會失去在多數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從而難以充份履行其公共服務使命。
Read More9月23日聯合國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氣候行動高峰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主辦的《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和美國《國家》雜誌發起聯合報導行動,邀請新聞界自會議前一週的9月16日起連續一星期,在重點版面與時段大篇幅報導與評論氣候相關議題,英國和美國至少170家平面與電子媒體聯合響應。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也同步發起「讓地球降溫,台灣動起來」氣候變遷議題媒體聯合報導行動,攜手台灣新聞傳播界,發揮媒體推動社會討論與監督責任,與國際接軌一同凝視環境議題。目前已有35個媒體機構與學術單位一同響應。
Read More特約記者/廖家慧 文化部草擬的《公共媒體法》,有人認為是公視發展的新契機,但也帶出背後諸多待探討的問題(攝影/廖家慧)...
Read More特約記者/廖家慧 由左至右依序為公視前總經理胡元輝、馮賢賢以及資深媒體人藍祖蔚(攝影/廖家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