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聰X郭淑媛|製造異見?政論節目與論壇版的今天與明天
陳信聰說:「我和淑媛在兩個極端的媒體,她在商業媒體,努力朝著『真道理性愛台灣』,我反而是在最保守、最無聊、最枯燥、最難看的媒體,要往好看的路衝刺。」郭淑媛表示,越談政治越「口水」,因此更傾向聚焦於公共政策。究竟公共電視和《蘋果日報》,在這場論壇中會擦出什麼火花?
Read More陳信聰說:「我和淑媛在兩個極端的媒體,她在商業媒體,努力朝著『真道理性愛台灣』,我反而是在最保守、最無聊、最枯燥、最難看的媒體,要往好看的路衝刺。」郭淑媛表示,越談政治越「口水」,因此更傾向聚焦於公共政策。究竟公共電視和《蘋果日報》,在這場論壇中會擦出什麼火花?
Read More大外宣是否代表粉飾台灣的美好的一切?賴衍銘認為「國家宣傳有其必要,但應該多頭並進,不是一味宣傳國家的好」。張正坦言,不是每件議題都能巧妙躲過,需涉及許多編輯與選擇過程,僅能趨向更不違背良心的做法。吳怡慈則補充,「想到台灣的時候,未必是想到台灣的好,而是台灣人怎麼想這件事?」
Read More一開場,由葉浩先向馮建三提問,爾後在反過來,但有趣的是,兩人的問題皆不約而同,繞在同一個核心上一一以 BBC 為準的媒體典範。馮建三解釋 BBC 如此受人推崇、被認為是具備公共性媒體典範的原因;葉浩也認同馮建三的看法,但他認為,除了仿效 BBC 以外,新聞媒體還有其他可能典範。⋯⋯
Read More芬蘭以教育和創新聞名於世,該國公視——芬蘭廣播公司(YLE)又以全國最大的領導創新機構著稱。最近我遇見主導YLE三千多人教育訓練的人資主管Saija Uski女士,她也曾多次應邀擔任艾美獎等各種國際評審。她介紹了新的員工成長規劃方案——芬蘭公視新聞學校,這方案已經在普及實施。
Read More「現場有想過未來不往傳統法律發展,做些不一樣的事情的人,可以舉個手嗎?」「⋯⋯還滿多的。」同婚專法通過前夕,台北下著滂沱大雨,立院外民眾屏氣凝神地等待歷史時刻降臨;畢業於台大法律系的華視新聞部經理黃兆徽與寄身於媒體法律之中的柯萱如律師兼主持人,也在台大法律學院講堂落座,各就其位。同時,黃兆徽也時不時拿出手機監看著來自各路人馬的工作回報,包括華視記者全天候駐守在立院回傳的報導。⋯⋯
Read More上述兩篇專文作者都是非常資深的電視工作者,也在公共電視工作多年。在同一個議題上,筆者沒有更好的想法補充。而是希望從另一個角度進入這個議題:當我們討論公視社媒時,只討論「小編的尺度」足夠嗎?台語台小編引發的風波,只是「嘲諷得適不適宜」的問題嗎?
Read More但是網路使用者的分眾特色、以及所有人都可以輕易上手互相溝通的社群平台,使得帶有立場的分眾媒體,與非專業自居的平等互動,才能達到社群經營與流通資訊的目的。媒體粉專如果以過去菁英姿態做之君做之師的教訓網友,就像遺臣在清朝入關後還堅持要穿明朝服飾與髮型,那就只能「留髮不留頭」、在社群媒體中消失無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