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衝突爆發假消息資訊戰 真相淪為犧牲品
戰火一觸即發之時,真實、可靠、即時的新聞報導尤為重要。隨著AI技術進步與普及,虛假影音、圖片與訊息愈發逼真,未經查證的不實內容以病毒式傳播迅速擴散,公眾難以判斷「實際發生了什麼事」。
印度與巴基斯坦於5月初爆發衝突,兩國在數天內互相投擲飛彈。牛津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撰文指出:「假消息在數小時內佔據了社群媒體,電視台也報導眾多假消息。」
Read More2025年06月25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戰火一觸即發之時,真實、可靠、即時的新聞報導尤為重要。隨著AI技術進步與普及,虛假影音、圖片與訊息愈發逼真,未經查證的不實內容以病毒式傳播迅速擴散,公眾難以判斷「實際發生了什麼事」。
印度與巴基斯坦於5月初爆發衝突,兩國在數天內互相投擲飛彈。牛津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撰文指出:「假消息在數小時內佔據了社群媒體,電視台也報導眾多假消息。」
Read More2024年08月19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所舉辦的「2024年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在台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登場。論壇首日的最終場主題為「假訊息、錯誤訊息、生成式訊息在選舉期間的作用」。
作為本場主持人的公共電視董事長胡元輝表示,全球有半數人口將在今年進行投票,可謂是大選舉年。然而,選民必須依靠真實資訊來做理性選擇,選出心目中最為理想的候選人,「錯假訊息的出現,卻打破民主運作的原理」。
Read More2024年08月6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近年來,全球各地的選舉過程日益受到境內外政治勢力的資訊操控,這些操控手段涵蓋了媒體攏絡、社群媒體訊息的偏頗操作、直接訴諸法律制裁等,影響了印度、韓國、泰國及台灣等國的民主發展。
Read More2023年07月27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在當今的數位時代,資訊的製造與傳播皆極為快速,事實查核也變得格外重要。美國杜克大學記者實驗室日前發布 2023 年的全球事實查核組織調查報告,其於 2014 年開始追蹤各國的事實查核組織,並於每年發布調查報告,今年已是第十年。
Read More隨著網路科技發展,資訊傳播更加迅速,使內容不實或具誤導性的假訊息日漸氾濫。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正式發布針對台灣社會的第一份「假訊息現象與事實查核成效」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九成的受訪民眾認為,台灣社會假訊息猖獗、嚴重影響社會。
調查報告點出一個有趣現象,有近六成(58%)的受訪民眾認為自己受假訊息的影響不大,卻擔憂別人會上假訊息的當。民眾辨認假訊息的方式,除了與親友討論、聽專家分析,也會使用事實查核機制。
受訪的台灣民眾中,約有55%的民眾知道闢謠或事實查核機構,達60.6%的受訪民眾肯定這些民間闢謠與查核組織的公信力。受訪民眾中有四成三知道「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這些民眾中,則有八成四認為此單位有公信力。
但民眾是否真正使用事實查核資源? 調查結果顯示從未使用過的比例超過一半、達57.2%,顯示各查核組織的推廣使用有進一步努力空間。
此外,民眾認為傳播媒體最有責任減少假訊息流傳,其次是政府官員、網路與社群平臺、製造或散播者。而有高達七成的民眾認為政府、科技公司應該限制假訊息在網路流傳,即使相關作為可能損害人民的言論自由。
Read More政大傳院Media Talks邀請《報導者》副總編輯劉致昕與《鏡週刊》資深記者黃驛淵,以「輿論製造時代的政治記者與真相」為主題,各自分享自身經歷。
劉致昕以其著作《真相製造》提及的議題,將第一手採訪與關鍵實錄帶給讀者,並用三句話點出當今媒體環境的問題:
1. 數位出版科技的普及,讓建立不實內容變得更簡單。
2. 社群媒體讓發佈不實內容變得更簡單。
3. 社群媒體讓散佈不實內容變得更簡單。
2018年是台灣新舊媒體轉型互聯融合的重要分水嶺,亦是一項重大的考驗和挑戰。若「實驗以驗實」而言,在11月的「九合一」大選過程中,讓吾人見證了類此新舊媒體的匯流,所產生的巨大的影響,確具「民粹」(Po...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