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鉅華|路透新聞學院研究發現:「假新聞」被年輕人只視作「惱人小事」!
假新聞問題猖獗,好多人都認為其嚴重者甚至會危害民主社會,茲事體大,必須嚴加應付。但究竟新一代年輕人又怎麼看呢?英國路透新聞學院(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最近就特別做了一個研究,結果發現:35歲以下年輕人都不以為然,認為假新聞充其量是有人搗蛋,惱人小事而已!
Read More假新聞問題猖獗,好多人都認為其嚴重者甚至會危害民主社會,茲事體大,必須嚴加應付。但究竟新一代年輕人又怎麼看呢?英國路透新聞學院(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最近就特別做了一個研究,結果發現:35歲以下年輕人都不以為然,認為假新聞充其量是有人搗蛋,惱人小事而已!
Read More根據美國媒體測量和市場調研公司Comscore最新數據顯示,在英國各商營的新聞網站中,《太陽報》網站(Sun Online)現時續踞榜首,在7月份,其獨立訪客數(unique visitors)即瀏覽人數再創新高達3390萬。
不過,若以英國全部新聞網站來看,公營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仍然網上讀者最多,無出其右。
IPSO裁定,記者或攝影師在對待他們兩人的方法上沒有任何不當之處。IPSO指出,對於識別出庭被告人,是符合公眾利益的;同時拍攝被告人,儘管對方不希望被人拍照,那並不一定違反「編輯守則」。IPSO補充稱,記者的一般做法是會在作出報導之前將有關指控問一下當事人以便給予對方一個回應的機會。
Read More根據英國政府的廣播媒體監管機構「通訊管理局」(Office of Communications,Ofcom)的一項新調查顯示,英國所有成年人中一半透過社群媒體取得最新消息,另一半從報紙、新聞網站和應用程式App閱讀新聞。
Read More整個事情是這位仁兄Gordon Forbes向「獨立新聞標準組織」(IPSO)投訴蘇格蘭Glasgow Live新聞網站未經他本人同意、就圖文並茂報導了他兒子在格拉斯哥當地參加一個慈善步行,這步行是為遠在孟加拉的一間小學籌款以改善校內環保設施。⋯⋯
Read More根據廣告代理商群邑媒體集團(Group M)6月3日發表的數據報告指稱,英國今年的廣告市場消費,報紙和雜誌所佔份額將不到10%。跟舊媒體情況恰好相反,臉書(Facebook)和谷歌(Google)之類的純數位平台的廣告收益則繼續亮麗。
Read More克里夫李察控告BBC案的控方律師Jon Oakley亦同意這一觀點,他指出,正角逐首相大位的強生的所有活動,任何相關報導都存在「高度的公眾利益」,不過,這能否涵蓋錄音則又當別論。他表示,整個問題是該段錄音中的說話有幾多算得上關乎公眾利益?這還真有商榷餘地。
Read More英國傳媒揭發名人糗事,動輒惹來誹謗官司,而傳媒很多都以有關報導涉及公眾利益作為辯護理由而得以脫罪,但近期的一宗誹謗案,這個慣用的辯護手法今回不管用了。對傳媒來說,公眾利益這道護身符已非萬試萬靈,未可過份倚賴。
Read More做為媒體工作者,我們的工作內容就是向社會大眾提供訊息。在工作的場域中,稍具反省力的人應該會發現,即使自覺性的遵守誠信、查證和平衡報導⋯等自律的工作倫理,但是我們所報導的內容都不可能是絕對客觀無誤的。然而媒體乃是一個面向社會大眾的工作,它所具有的公共性,必然要求媒體工作者最好是一個有信仰的人⋯⋯
Read More英國政府發表了關於對付網絡危害的政策白皮書,計劃制定一系列嚴峻的網絡安全法例,並研究新設一個獨立機構專責監督施行,聲稱要使英國成為「全世界上網最安全的地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