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

202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 媒體經濟壓力被忽視 「地圖越來越紅」敲響警鐘

非營利組織「無國界記者」(RSF)於5月公布2025年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調查180個國家與地區的媒體環境,其中台灣排名第24位,較2024年報告上升3位,蟬聯亞洲第一;香港排名從135位退居到140位;中國位列末段班,排名滑落到倒數第3名。

Read More

川普壓制美國之音 中俄趁機重塑非洲新聞生態

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行政命令,裁撤了負責監管美國之音(VOA)的政府機構時,最早慶祝的就是俄羅斯與中國政府。

俄羅斯國營媒體今日俄羅斯(RT)總編輯瑪格麗塔.西蒙楊(Margarita Simonyan)表示:「今天是今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和其他媒體同仁的慶祝日,因為川普突然宣布要關閉自由歐洲電台(Radio Free Europe)和美國之音,現在他們真的關了。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決定。」

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是一份英文日報,在社論中對此決定表示支持,稱美國之音是「謊言工廠」,不斷對中國政府報導不實內容。

Read More

中國網路假消息蔓延 獨立事實查核組織促媒體識讀

美國華府的非營利組織「國際新聞工作者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ournalists,ICFJ)在其網站「國際記者網」(International Journalists’ Network,IJNet)中,介紹由中國記者魏星(Wei Xing)創辦的國際新聞事實查核網站「有據」(China Fact Check),其中指出中國擁有政府審查制度與網路長城限制,社交媒體缺乏關於錯誤資訊的應對方案,公眾不信任媒體,假消息傳播屢見不鮮。

Read More

齊邁可《中國任務》一窺中國新聞自由倒退六十年 暴露在境外報導的窘境

面對當今「在中國境外報導中國」的媒體現況,曾經擔任首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北京分社社長的齊邁可(Mike Chinoy),撰寫了《中國任務: 美國駐華記者口述史》這本書,並在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舉行新書發表會。本書透過上百位美國駐華記者的視角,記錄中國近八十年來重大政治事件的幕後採訪故事,包含國共內戰、中美建交、天安門事件、北京奧運、習近平執政、疫情等。記者憑藉著經驗,摸索政治紅線的位置,成為貫穿其中的歷史見證者,在夾縫中挖掘中國故事。

Read More

認識中國:抵禦認知作戰的根本之道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舉辦「媒度Salon」系列講座,本場主題為「媒體x國防:新聞自由vs全民國防,認知作戰下該有什麼媒體素養?」,邀請黑熊學院院長沈伯洋主講。沈伯洋指出現代戰爭蓄意模糊戰時與平時的特性,並介紹中國如何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中操作輿論,進而闡明我國反制的關鍵,就在於對中國的深刻認識以及共同體意識的建立。

Read More

台灣可成為亞洲區媒體中心 記者要保持敏銳 媒體須保持獨立不受政治干預

中央廣播電台成立95周年,舉辦台北、曼谷兩場國際論壇。9月18日台北場國際論壇先登場,主題為「疫後亞洲的展望:綜觀亞洲媒體生態變化:威權vs民主」,邀請台大新聞所所長洪貞玲擔任主持人,台灣外國記者會(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會長周浩霖(Thompson Chau)、《紐約時報》駐台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前路透社北亞區總編輯菲爾.史密斯(Phil Smith)與談,他們皆擁有駐亞洲國家的媒體工作經驗,分享對緬甸、中國、南亞、台灣等處的媒體觀察與分析。

Read More

2023亞洲新聞專業論壇-中國場|中國新聞黑暗時代 媒體人如何在黑洞裡探求光亮

輕快的旋律響起,緊接著一個明亮而沈穩的聲音說道:「大家好,歡迎來到不明白播客,我是主持人袁莉。」紐約時報亞洲科技專欄作家袁莉,主持Podcast節目《不明白播客》至今一年多。曾以英文寫作多年、長居外地的袁莉,這一年來以中文對談,報導中國白紙運動、專訪流亡者、談國際政治,也報導中國年輕人的就業困境。她說:「我感覺我需要和中國人直接對話。」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