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馮小非

成為被社會需要的媒體

社群平台獨大的時代,獨立媒體的生存之道究竟是細如羊腸,還是大如康莊?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舉辦系列講座「媒體再造,我們為何需要這樣的媒體與內容」第二場,邀請《上下游新聞市集》創辦人馮小非主講,她詳述《上下游》的創辦契機、選題方向的摸索,以及對獨立媒體的未來想望。

Read More

我們在新聞圖像中追尋什麼樣的真實?(下)

「生成式AI在新聞圖像面臨的倫理與挑戰」下半場由《上下游新聞市集》創辦人馮小非與政大新聞系助理教授鍾宜杰共同主講。馮小非在媒體網路化之後開創媒體嶄新商業模式,持續以身在局內的業者姿態開拓新路,留存新聞血脈;鍾宜杰則帶著對攝影記者在媒體內所受困境的深刻觀察,在進入學院後以俯瞰的視角剖析媒體病灶。而雙方的共通之處,就在於都有著傳統媒體經驗,以及對「真實」與「正確」的孜孜追求。

Read More

生成式AI浪潮下 新聞業的機會與挑戰(下)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與台灣新聞攝影協會合辦的「生成式AI在新聞室的應用:實務案例分享與交流」論壇的下半場,由《報導者》DATA小組召集人柯皓翔和《上下游新聞市集》創辦人馮小非主講,問答環節則由上下兩場的講者共同回應。內容包含:生成式AI如何衝擊媒體對倫理界線的想像,以及效率追求下所隱伏的勞權危機。

Read More

以公共利益為優先,不畏時局壓力的《上下游新聞市集》

2014年,馮小非以《上下游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兼產品統籌的身份,獲頒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首屆的「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那時《上下游新聞市集》剛創立3年左右。又過了近10年,在2023年卓越新聞獎第十屆的社會公器獎評審會議中,五位評審委員毫無異議一致同意將此獎項頒給《上下游新聞市集》,而評審意見也相當集中——十餘年來深入經營農業報導、獨立經營小農市集自給自足、探討雞糞與檳榔農藥議題促成政策革新、累積深厚社會信任感等,無一不是媒體的榜樣。

Read More

2023社會公器獎|《上下游新聞市集》獲獎 馮小非:帶著眾人支持的溫暖繼續奔跑下去

2023年社會公器獎得主《上下游新聞市集》成立逾12年,致力於農業生產、食物安全、環境保育等議題,是一個僅有5人編制團隊的獨立媒體。創辦人馮小非表示,農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多重宇宙,希望靠著這些文章,能夠拉近人們與農業之間的距離。

Read More

上下游新聞市集創辦人馮小非:我們就像是個有機體,扭來扭去,一直在變化

點開《上下游新聞市集》網站首頁中的贊助連結,新跳出來的頁面中,有兩串數字不停變動,最後停在「10年來發表9,665則新聞文章」與「2021年月平均114萬瀏覽頁數」。作為2023年卓越新聞獎社會公器獎的得主,《上下游新聞市集》以有限的人力和資源,完成如此數量的新聞同時也獲得大量關注,是在評審過程中脫穎而出的關鍵之一。評審召集人張錦華在感言中,用「大家很難想像」的文字,描述《上下游新聞市集》的這番產出與成績。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