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香港

張東旭|香港國安法「中共隱形戰」公開化 全球媒體承擔守夜人

中共用港版國安惡法,畫出了一道言論的紅色界線,但跟中共有交手經驗的人也許認同這看法:中共「紅線」,是隨著中共維繫統治與權力的需求而變動、「你懂的、潛規則」,是隨時可無限上綱、延伸變化的「紅潮」。因此,當民主國家「講法律」因應,要小心上了中共的套、陷入中共所謂「法律」中,指鹿為馬、偷換概念、顛覆本質的虛假迷宮。

Read More

李志德|香港渣華道的日與夜(3):在警察與群眾之間,記者良心該在的位置

2019 下年半,每逢周六、周日就是抗議者和警察街頭對抗最激烈的時刻,在反送中街頭抗爭最激烈的時刻,一旦照片裡的抗議者、被捕者有一點點特徵能被辨認出來,憤怒的留言就如洪水一樣淹沒這則貼文。⋯⋯最重要的問題是:街頭抗議的照片,一旦拍到抗議者正面,或者足以辨認的側面,該怎麼刊發,甚或,要不要刊發?

Read More

陳益能|國際記者看香港國安法:地圖上沒有的水域!

瑞典籍的奧森因為接連寫了關於彼得・達林和桂民海的專書,被中國拒發簽證列入黑名單,更是一語點破:這部法案的「意義本來就不是要讓你懂⋯⋯」。《每日郵電報》亞洲特派史密斯女士說,她完全無從判斷,「這是地圖上沒有的水域」。搞獨立媒體的丘琦欣比較熱血,他強調現在去香港一定要預備隨時被逮補。⋯⋯

Read More

香港《國安法》:新聞自由面臨危機 恐引發媒體界寒蟬效應

⋯⋯然而香港《國安法》 的制定對言論和媒體自由造成威脅,雖然中共官方宣稱只會影響一小部分罪犯,但基於對中國政府過去對媒體的作為而產生的不信任,許多人擔心《國安法》的廣泛定義和模糊地帶會被用來針對所有反北京觀點,任何自由派組織和個人都可能蒙受風險,當局進而能掌握言論自由成為一言堂。

Read More

張潔平|反制恐懼,拿回自己的語言先!

恐懼襲來,首先退潮的,是語言。2019年我見過一次這樣的大退潮,發生在無數同情香港的中國背景的朋友圈。可能只是在臉書發一張和平遊行的照片,可能只是說了一句香港加油,一旦被截圖(多半還是熟人),進入公開舉報、微博起底、公安登門、家人被脅的黑洞,⋯⋯在網絡世界裡,語言消失了,人也就消失了。⋯⋯

Read More

趙思樂|解讀香港國安法:本地東廠政府、大案中央直轄、國際干預防火牆

很多人說條文管這麼寬、這麼模糊,這個怎麼執行、那個怎麼可能⋯⋯我想說中國的法律從來都是這樣的,「這是一部極其中國的法律」!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讀中國的法律所以會有這種疑問。中國的法律一向很模糊寬泛,那怎麼執行呢?——執行的時候再由各個部門出各種規定,這些規定就具有了極強的任意性和靈活性,相關部門權力會不斷膨脹⋯⋯

Read More

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聞海|在荒涼的極權大地上,捕捉生命的印記

擅長呈現拍攝對象的氛圍,以探詢人類生命處境為拍攝目標,關懷不同狀態下的人們如何行動,是聞海紀錄片作品的特色。今年9月1日在光點台北《在流放地的影像──聞海紀錄片展》中放映的紀錄片《在流放地》,是他甫完成的新作,被中國獨立影像展總監暨藝術家曹愷評論為:「是聞海去國以後的一部懷鄉心靈史⋯⋯不同的時空交錯,覆調性地構架與演繹了一部多聲部的流亡者吟唱。」

Read More

王飛華X梁駿樂|留得青山在,才有新聞跑!記者反送中 on air

從六月到八月,衝突程度提升,暴力樣態與主客體跟現在已經跟當時完全不同。然而,從台灣參與612反送中運動的中央社記者王飛華、公視新聞特約記者梁駿樂於台灣新聞攝影協會所舉辦的「香港反送中現場紀實座談 」中分享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中,鏡頭背後的身影浮現,置於衝突地景中,我們觀看記者、觀看香港、觀看媒體。

Read More

錢志健|#FreeHK:香港已失主場 金融人反送中

同樣地,相對平民化的深水埗,以香港一般而言普通的484平方英尺實用面積(約合台灣的實際使用面積13.6坪;建築面積可能已經要650平方英尺,約合台灣的18.27坪)的舊樓,也要六百萬港幣(約合新台幣2千4百萬元)。人工不漲、通貨膨脹,誰人不想有改變?香港的《逃犯條例》修訂爭議,延伸到現在的「逆權運動」,很大程度上也是對共產黨投不信任的一票。

Read More

區惠蓮|香港時代革命系列(二):這絕不會是六四事件的翻版

在抗爭的前期就有人指這是一場「小六四事件」,而最近紐約時報的照片,一個小女孩獨自站在一排武裝的防暴警察面前,確令人想起30年前的一幕⋯⋯然而這只是從武裝上的強弱懸殊相似的表象而已,這種比喻的潛台詞當然就是香港的亂局繼續下去,中共產黨很可能出動解放軍。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