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陳虹瑾

逆行者的告白:與烏克蘭站在一起

Before th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on February 24, getting from Vienna to Kyiv took a little less than two hours in the air. But now the journey takes about two days, using all forms of transportation—train, car, bus, taxi—plus hours of waiting at borders and numerous checkpoints.

在2月24日俄國侵略烏克蘭之前,我從維也納搭機前往基輔不過兩個多小時。如今,同樣旅程需要花上兩天時間,還得用盡各種可能的交通方式--火車、汽車、巴士、計程車,加上在邊境等待的數個小時,以及無數個檢查哨。

Read More

「記得挑個漂亮的烏克蘭女生」——烏俄戰爭下的性別議題反思

「我不會因自己的性別而要求特權。我只希望我們的男性同胞,把腳從我們的脖子上移開。」(美國女性主義者Sarah Grimké,1837)
同一句話,1973年,已故美國「不恐龍大法官」金斯柏(Ruth Bader Ginsburg)在替一名女飛官爭取「男性同事都有唯獨她沒有」的居住津貼時,對時任男性大法官們再次引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況至今膠著,我結束採訪回台,數月過去,每每讀外電,仍會想起一些既幽微、卻確實存在的不舒服,彷彿被人嘗試踏過、或跨過脖子,未有外傷,身為女性,卻屢屢感到不安。

Read More

2020 卓新沙龍紀實 No. 2/陳虹瑾|從數據與故事出發,我們如何追蹤「一帶一路」沿線國現況

陳虹瑾是專題報導的印尼篇作者,斯里蘭卡與馬來西亞篇的編輯,平常也會看讀者留言。她說,其實在開編輯會議的時候,他們都會互相提醒,其問題意識是呈現工程的現狀與理想狀態間的差距,以及差距形成的原因。「這是我們本身的問題意識。當然還是被一些讀者挑戰,那你怎麼回應這些挑戰?就是靠著你自己去當地真正發現的東西。」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