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三法監管失靈如何與時俱進? 專家共提電視新聞頻道監理建言
台灣電視頻道的數量從解嚴後一路增加,2017年達到最高峰,一度超過300台。其中,光是24小時新聞頻道就有19個,以人口密度來說可謂全世界最冠。即使近年市場萎縮,但依舊有許多新頻道申設案,期盼擠進核發廣電執照的窄門,由此可知,其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
然而,數位媒體興起挑戰傳統廣電監管,從中天新聞台與鏡電視的換照爭議,到2024年立委提出的《廣電三法》修法提案,皆凸顯了監管框架的侷限性。
Read More2025年06月18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台灣電視頻道的數量從解嚴後一路增加,2017年達到最高峰,一度超過300台。其中,光是24小時新聞頻道就有19個,以人口密度來說可謂全世界最冠。即使近年市場萎縮,但依舊有許多新頻道申設案,期盼擠進核發廣電執照的窄門,由此可知,其影響力依舊不容小覷。
然而,數位媒體興起挑戰傳統廣電監管,從中天新聞台與鏡電視的換照爭議,到2024年立委提出的《廣電三法》修法提案,皆凸顯了監管框架的侷限性。
Read More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舉行 30 週年研討會,以「重建新聞、鞏固民主:台灣新聞業的危機與轉機」為主題,並細分 8 個子題場次。
其中,所長洪貞玲主持「電視還是強勢媒體嗎?匯流平台下的內容多元與產業政策」場次,邀請前文化部長、現任文化總會副會長鄭麗君、有線電視系統巨頭中嘉集團董事長郭冠群、中華電信副總經理魏惠珍、台灣線上影視產業協會理事長錢大衛,以及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教授陳炳宏擔任與談人。
Read More陳炳宏表示,「新聞」在媒體實務界或學術界是有很嚴謹的定義的,現在網路上傳散的有很多叫訊息或資訊,跟新聞應該有所區分。而假訊息的概念學界目前從意圖的有無,分為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與不實資訊(disinformation),後者較符合現在大家在談的假訊息的概念。若單指「假新聞」,又可分為三類:Pseudo News、Phony News,以及Fake News。⋯⋯
Read More第十七屆卓新獎得獎作品 – 平面類 – 新聞攝影類 – 電視類 – 廣播類 | 評審感言 評審團主席 平面及網路文字類召集人 新聞攝影獎召集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