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奐成X耿詩婷X何柏均|一窺蘋果「GPS回收黑幕」的誕生始末
究竟「追蹤資源回收黑幕」這個主題是如何發想的?林奐成說,他們最早是在2018年作全球廢料湧入台灣的報導時,開始注意到這個議題。在他們採訪民眾以及回收業者後發現,很多人對於資源回收的流程並不了解。⋯⋯調查結束之後,另一個難題才開始:面對如此龐大的調查內容,要如何將它用互動網頁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
Read More究竟「追蹤資源回收黑幕」這個主題是如何發想的?林奐成說,他們最早是在2018年作全球廢料湧入台灣的報導時,開始注意到這個議題。在他們採訪民眾以及回收業者後發現,很多人對於資源回收的流程並不了解。⋯⋯調查結束之後,另一個難題才開始:面對如此龐大的調查內容,要如何將它用互動網頁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
Read More「台灣的媒體快活不下去了!」邱家宜說道。縱觀報業發展源流,自印刷術普及之後,政治勢力開始以報紙做為宣傳媒介,到後來倚靠低價、大量發行的私人報業,其主要收入來源來自廣告,發行的收益僅佔小部份,這就是資本主義自由報業的商業模型,也是理想的古典新聞專業。⋯⋯
Read More胡元輝說,最近因為選舉熱季到了,大家都捲在這個氛圍裡面,此時我們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讓我們的選舉政治變成一個公平,並且人民可以憑藉正確的資訊做出選擇的民主政治?
Read More陳炳宏表示,「新聞」在媒體實務界或學術界是有很嚴謹的定義的,現在網路上傳散的有很多叫訊息或資訊,跟新聞應該有所區分。而假訊息的概念學界目前從意圖的有無,分為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與不實資訊(disinformation),後者較符合現在大家在談的假訊息的概念。若單指「假新聞」,又可分為三類:Pseudo News、Phony News,以及Fake News。⋯⋯
Read More汪志堅表示,在他與學生的研究中,使用了兩個資料庫:「Cofacts真的假的」與「新聞小幫手」,並使用了其中的80%來做訓練,20%進行測試。汪志堅說,以目前的研究結果而言,要以AI偵測新聞的真假是可能的,但還無法做到完全自動化,而且,不同性質的資料庫偵測效率不同。
Read More「可以激起你內心憤怒的,絕對比流淚更有效。」
林照真表示,假新聞在全球雖然有共通性,但事實上更強調在地性,所以在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假新聞現象。
「我們在新聞產業都會很注意讀者的反應,會希望讀者喜歡、關心這則新聞,這也是假新聞製作的原理。」
Read More「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讓它加速,形成一個假新聞的瀑布。」
江雅綺表示,假新聞從來不是新鮮事,在冷戰時期,俄國就有團隊專門訓練來作假新聞。假新聞不能全是假的,必須有真有假才能以假亂真,而且要加速傳播必須配合當地生活文化情境,知道那些人喜歡聽什麼,會被什麼打動,才能發展出有效的假新聞。
Read More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IFJ)於9月19日至21日,於台北科技大學億光大樓舉辦媒體權益台北培訓營(Media Rights Taipei Bootcamp)。本次活動由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承辦,主講人為Jane Worthington女士。本次培訓重點聚焦在培養媒體工作者維護新聞自由與勞動權的敏銳度,進一步成為媒體維權種子人才。課程內容包括:有效率的成人學習、培訓人員的養成、媒體權益的目的與途徑等。
Read More一項針對美國傳統報紙四大收益——紙本訂閱、紙本廣告、數位訂閱、數位廣告——的研究報告顯示:
對發行量高並且有大量獨家內容的媒體而言,付費牆能提升整體營收,原因經常來自於紙本訂閱的需求提高。獨家內容較少的報紙在他們開始向讀者收取瀏覽數位版的費用後,則通常會面臨虧損。
十年來,中共打造世界傳媒新秩序的行徑不只是對世界新聞自由的威脅,也是對民主的威脅。全球民主國家已紛紛開始採取對策,對中國的國家政治宣傳展開反擊。然而,面對中國強大的投資能力與得以發展長期策略的集權主義,民主國家卻往往因為意見分歧而只能動用短期計畫,顯得力有未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