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調查記者的韌性:AI技術與跨境聯盟共創報導的新時代
拉丁美洲的記者在威權主義下報導,首要面對的即是國內長年來的安全風險與財務困境,以及揭露政府貪腐行為可能導致的法律制裁,這讓調查報導充滿挑戰。
Read More2024年08月22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拉丁美洲的記者在威權主義下報導,首要面對的即是國內長年來的安全風險與財務困境,以及揭露政府貪腐行為可能導致的法律制裁,這讓調查報導充滿挑戰。
Read More2024年07月11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非營利新聞研究所(Institute for Nonprofit News)發佈了第七份年度指標報告,這份報告的調查範圍涵蓋該研究所中的346個非營利新聞媒體會員,深入分析他們在2023年的報導、收益、人員配置和受眾情形。這份調查報告被視為「北美最全面的非營利新聞資料庫」,也是掌握非營利新聞領域趨勢和變化的重要資源。
Read More2024年05月9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調查記者以各式手段設法獲取消息來源、撰寫新聞報導本就是工作的一部分,而如今一群美國財經記者與投資人合作,進行一項極不尋常的實驗,繼挑戰了傳統媒體道德——不利用新聞內容本身來牟利——兼且嘗試創造新的新聞商業模式。
Read More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共同主辦的「2023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 虛幻新科技下的求真之路」於7月29日、30日舉行。在第一日下午的議程中,邀請《鏡週刊》人物組記者蔣宜婷及《上下游》新聞市集總編輯楊語芸分享調查報導產製的歷程心法。
在2022年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得主蔣宜婷分享完畢後,主持人邱家宜說明,去年適逢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成立20週年,因此發起「新聞報導專案獎助計畫」,補助新聞媒體,《上下游》新聞市集執行〈高山農業崩壞現形記〉調查報導,由楊語芸接續分享。
Read More由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優質新聞發展協會、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共同主辦的「2023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 — 虛幻新科技下的求真之路」於7月29日、30日舉行。在第一日下午的議程中,邀請《鏡週刊》人物組記者蔣宜婷及《上下游》總編輯楊語芸分享調查報導產製的歷程心法。
Read More2023年02月2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所主辦的Media talk媒體沙龍論壇,2022年冬季場以「我們還有媒體公共領域嗎?」為主軸,首場以「社交媒體時代的性與騙:青春煉獄與全詐騙交友的調查報導破解」為題,邀請到第21屆卓越新聞獎調查報導獎得主《鏡週刊》團隊的蔣宜婷與解釋報導獎得主《報導者》團隊的陳德倫兩位主講人,並由致力於研究數位性暴力的政大新聞系副教授方念萱主持,一同和現場近70位的觀眾分享,新聞人是如何在新興科技所帶起的新型態犯罪行為中處理面臨到的諸多挑戰,以及如何在尋求公共價值和受害者保護之間平衡新聞倫理。
Read More2022年07月29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這一年以來,新聞與事實查核領域經歷重大事件,2022年的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邀請獨立記者姚惠珍與她的夥伴、工程師記者Calvin一同分享,姚惠珍多年以來一路追查公益信託「假公益真投資」的真相,將分享她的調查報導三部曲。
Read More《紐約時報》創立於 1851 年,1896 年阿道夫・奧克斯(Adolph Ochs)接辦《紐約時報》後就確立了《紐時》的新聞報導原則:「力求真實,無畏無懼,不偏不倚,並不分黨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紐時》近來發布一系列專欄,向讀者揭露他們在工作中如何達成新聞實踐,堅守新聞價值。⋯⋯
Read More究竟「追蹤資源回收黑幕」這個主題是如何發想的?林奐成說,他們最早是在2018年作全球廢料湧入台灣的報導時,開始注意到這個議題。在他們採訪民眾以及回收業者後發現,很多人對於資源回收的流程並不了解。⋯⋯調查結束之後,另一個難題才開始:面對如此龐大的調查內容,要如何將它用互動網頁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