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主流新聞媒體看重TikTok市場威力
中國短片社群軟體「抖音」自2018年推出以來,迅速冒起,除在中國短片應用程式市場中與騰訊的「微視」和快手科技的「快手」等爭霸之外,其國際版TikTok在國外更呈爆炸式增長,尤其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及今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更加走勢凌厲。其全球使用者在2021年已突破十億,英美的主流新聞媒體亦已紛紛加入平台,借以爭取和開拓閱聽人。
Read More中國短片社群軟體「抖音」自2018年推出以來,迅速冒起,除在中國短片應用程式市場中與騰訊的「微視」和快手科技的「快手」等爭霸之外,其國際版TikTok在國外更呈爆炸式增長,尤其在新冠疫情全球流行及今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更加走勢凌厲。其全球使用者在2021年已突破十億,英美的主流新聞媒體亦已紛紛加入平台,借以爭取和開拓閱聽人。
Read More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近期公布2022年數位新聞報告,表明過往兩年因全球新冠疫情造成新聞訂閱激增的景況,目前已趨於平緩。 RISJ自2012年以來每年都會發布年度數位新聞報告,今年選在1月和 2 月,對 46 個國家9萬多名受訪者進行數位新聞消費的調查,並在美國、英國和巴西直接和閱聽人進行了訪談。
Read More加拿大卡爾頓大學一項調查報告顯示,加拿大新聞從業人員面臨嚴峻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心理創傷一方面來自記者需要報導重大災害事件的職業特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社交平台興起,網路上對記者的騷擾與攻擊日益嚴重。有鑑於這些攻擊行為恐影響新聞自由,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率先推出多項措施,提供第一線記者所需的心理資源。
Read More隨著Twitter和Facebook等社群媒體的興起,新聞業及其運作方式已開始發生轉變。媒體公關服務商Muck Rack發布2022年最新媒體工作者調查報告,透過對媒體工作者的問卷調查,企圖了解社群媒體對報導策略的影響,及新冠疫情之下,新聞從業人員的工作現況。
Read More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在政大新聞館一樓展演廳舉行「政大傳院 Media Talks」系列講座,此次系列講座主題為「政治記者,聲量與網軍 Politics: Talk Show LIVE !」,講座以沙龍形式進行,邀請媒體工作者討論當前熱議傳媒時事、趨勢與議題。
第五場講座以〈政治是眾人的數據?網路聲量的科學與商業揭密〉為題,邀請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創辦人黎榮章及QSearch創辦人周世恩擔任主講人,分享數據在政治領域的作用及網路聲量與政治的關係,政大傳院教授林翠絹擔任講座主持人。
Read More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三十週年「重建新聞、鞏固民主:台灣新聞業的危機與轉機」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界代表進行一系列座談,探討現今新聞業面對的挑戰與可能轉機,其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委員、新聞所教授林麗雲主持「社群媒體的新聞生態與平台責任」A組第四場次,邀請Google台灣公共政策資深協理陳幼臻、Facebook台灣公共事務部協理陳奕儒、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魏杏芳,以及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劉昌德與談。
Read More成立於1927年的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是英國公共媒體,創立目標以「告知」、「教育」、「娛樂」為三大目的。根據英國牛津大學2020年發布的《數位新聞報告》(Digital News Report 2020)指出,BBC在英國民眾的「品牌信賴感」和「讀者使用頻率」都是全國第一,是名符其實的「叫好又叫座」。
然而,BBC在串流平台當紅的年代也面臨收視族群老化、影響力萎縮的數位衝擊,英國政府甚至宣布2027年廢止牌照費制度,BBC的主要資金來源面臨斷炊,但BBC新聞的Instagram卻逆勢成長,粉絲數在2021年12月超越2000萬,成為世界擁有最多Instagram粉絲群的新聞媒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