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洪貞玲

產官學齊聚對NCC組織權能建言 商討數位時代下的改革之路

2006年,行政院正式廢除新聞局,將業務重新規劃後,設立獨立機關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來管理廣電媒體與電信頻譜。之所以採取「獨立機關」形式設立,是為了充分保障言論自由,避免政府干預。但許多學者與政治人物認為,NCC已經淪為政黨打手,不僅許多立委不同意NCC新委員人選,NCC目前也僅剩三位委員,已進入實質停擺狀態。

從原先旨在保障言論自由的良善立意,到如今被外界視為「執政黨打手」,不禁令人好奇:NCC究竟如何走到這一步?

Read More

總統大選期間的假訊息防治:台灣做對了什麼?

台大新聞所舉辦論壇「總統大選期間的假訊息攻擊與台灣社會因應之道報告發表暨論壇」,其中的第一場為報告發表,邀請到台大新聞所教授兼所長洪貞玲、國防大學新聞系教授傅文成、政大新聞系教授劉昌德、台大新聞所助理教授蔡蕙如共同主講。內容包括:2024大選中的假訊息樣態、大選期間公民團體與媒體如何回應假訊息,以及大選假訊息的挑戰對國內外之啟示。

Read More

第22屆卓越新聞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短篇深度報導獎|《鏡電視》TikTok專題獲獎 許珮珍:「記者媽媽也有很強的戰鬥力!」

《鏡電視》以〈被制約的青春 TikTok癮憂〉奪下第22屆卓越新聞獎電視及網路(影音)類短篇深度報導獎的殊榮。報導製作團隊包括許珮珍、戴佳儀、陳岳威、梁莉苓、柯閎騫。專題製作人許珮珍得獎時表示:「謝謝評審給我們機會,讓我們證明媽媽記者、記者媽媽也可以有很強的戰鬥力!」

Read More

台灣可成為亞洲區媒體中心 記者要保持敏銳 媒體須保持獨立不受政治干預

中央廣播電台成立95周年,舉辦台北、曼谷兩場國際論壇。9月18日台北場國際論壇先登場,主題為「疫後亞洲的展望:綜觀亞洲媒體生態變化:威權vs民主」,邀請台大新聞所所長洪貞玲擔任主持人,台灣外國記者會(Taiwan 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會長周浩霖(Thompson Chau)、《紐約時報》駐台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前路透社北亞區總編輯菲爾.史密斯(Phil Smith)與談,他們皆擁有駐亞洲國家的媒體工作經驗,分享對緬甸、中國、南亞、台灣等處的媒體觀察與分析。

Read More

地方新聞要貼近民眾 讓地方小聲音發聲 做出市場區隔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主辦「全球化、地方新聞與永續發展」論壇,假台大法學院霖澤館國際會議廳舉行。台大新聞所所長洪貞玲開場致詞表示,盼望在全球化的高度競爭與衝突之際,媒體與大眾能重新思考台灣的在地特色,關心生活的社區,然後拓展到整個台灣,「全球化的論述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作『願在地可以全球』。」他鼓勵眾人去找回在地活力、重新確認地方特色,進而發掘全民可以一起往前的方向。

Read More

【台大新聞所「新聞產業與平台責任」論壇】因應數位浪潮!學者提出新聞議價4模式 呼籲政府積極推動媒體轉型

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舉辦「新聞產業與平台責任」論壇,首度公布由媒體公會與學界合作的「數位平台對出版業新聞媒體之影響」調查報告,並邀請產官學各界代表,討論新聞產業與數位平台間的議價模式與相關政府政策。

Read More

台大新聞所論壇-電視媒體制度:結構、內容與政策的辯證|洪貞玲×陳依玫×郭冠群×王維菁|電視新聞的競爭與提升

「現在還有人在看電視嗎?」洪貞玲表示,根據調查,其實台灣人最常接受資訊的來源還是電視,而台灣人看電視時,最常看的就是新聞;但是對電視內容最不滿意的,也是新聞。這當中的落差要如何理解?還有什麼可以改善的空間?

台大新聞所舉辦論壇「電視媒體制度:結構、內容與政策的辯證」,其中的第一場「電視新聞的競爭與提昇」由台大新聞所所長洪貞玲主持,並邀請衛星電視公會秘書長陳依玫、中嘉數位董事長郭冠群,以及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員王維菁與談,探討電視新聞在產業結構轉型中面對的挑戰。

Read More
  • 1
  • 2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