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聞自由

政大傳院Media Talks 特別場(上)|羅世宏|New Book系列新聞青年共讀會:沒有新聞業,民主可能嗎?

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在政大新聞館一樓展演廳舉行「政大傳院 Media Talks」系列講座,在New Book 系列「新聞青年共讀會」特別場,邀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羅世宏以「沒有新聞業,民主可能嗎?」為題,分析當今新聞業的問題與倡議構想。

Read More

全球威權政府復辟 記者如何在獨裁統治的狹縫中尋找新聞自由的微光?

近年在歐洲、在亞洲,都出現了威權復辟的民主危機,這種現象同時也威脅著新聞自由與記者人身安全,鑑於新聞自由可說是民主實踐不可或缺的要件,《端傳媒》針對這個主題,舉行「當社運退潮,威權再臨,紅線下的記者如何繼續做新聞?」季度圓桌會議,邀請曾駐白羅斯的獨立記者Fiona Chow和《經濟學人》駐緬甸記者 、《緬甸前線》(Frontier Myanmar)高級編輯周浩霖分別分享在威權政府的狹縫中,嘗試躲避或是越過紅線,尋找一絲自由微光的故事經歷。

Read More

Global effort to defend journalism needs a reset – here’s how to do better 以全球之力捍衛新聞業之良策

關於本文:
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媒體與國際發展系資深講師Martin Scott與倫敦大學城市學院 (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新聞系主任Mel Bunce在非營利媒體平台《The Conversation》聯合撰文,以Global effort to defend journalism needs a reset – here’s how to do better為題,針砭全球新聞產業面臨的困境。

《卓越新聞電子報》取得兩位作者首肯,全文翻譯此文。原文採用創用CC授權(CC BY-ND 4.0),在不更動、改作原文前提下,於每段原文下方附上中文翻譯。

Read More

數位時代新聞照片的保存與著作權保障(下)

公眾領域有沒有個人隱私?街頭拍景違法嗎?「合理使用」是什麼?⋯⋯

政大傳播學院講師鍾宜杰、《報導者》攝影主任余志偉,以及《CTWANT》新聞網站法務經理陳肇英在台灣新聞攝影協會舉辦的講座「數位時代新聞照片的保存與著作權保障」中,也對上述問題進行了非常具體的討論說明。

Read More

數位時代新聞照片的保存與著作權保障(上)

「長久以來我們一直忽略了一件事:攝影記者的產出,這個智慧財產到底歸屬於誰?不只是資方,連勞方自己也忽略。」鍾宜杰說。

台灣新聞攝影協會舉辦的講座「數位時代新聞照片的保存與著作權保障」中,政大傳播學院講師鍾宜杰、《報導者》攝影主任余志偉,以及《CTWANT》新聞網站法務經理陳肇英三位與談人針對「個人與媒體公司之著作權歸屬」、「被攝者與著作權」等議題展開多方討論,不論對攝影記者或業餘的攝影愛好者而言,都提供了實用的建議。

Read More

要保障還是彈性?記者工作型態多樣又特殊,勞動權益如何維護?

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指出,事實上記者因工作特殊性,許多時候勞權受到侵害卻難以反抗,例如採訪時可能遭遇危險、卻不能退避,而很多媒體雇主也經常沒有意識到採訪現場存在危險,或是事後記者的精神創傷需要協助。此外,新時代裡記者與媒體機構的關係更多樣,需要更多彈性,但法規保障和彈性難以兩全,需要勞工和雇主之前有足夠強大的共識,才有透過協商取得平衡的可能。

Read More

記者勞動同樣有價!工會:「受雇主監督指揮、拘束時間」即為勞工、享法律保障

記者的工作型態相對特殊,但同樣應有勞權保障。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陳淑綸在講座指出,許多記者與媒體機構之間的關係,可能是僱傭、承攬或特約,但實際上的認定,並非依據雇主或勞工的觀點,而是在於「雇主能否對勞工行使監督指揮權」,確認雙方存在從屬關係。

Read More

李宗憲|🇵🇭 菲律賓記者的勞動環境:低薪、過勞、失業風險

根據菲律賓全國新聞工作者聯盟(NUJP)統計,當地已有 38 名媒體工作者感染新冠肺炎,其中 2 名攝影記者因重症死亡。瑞伊沒有健康保險也沒病假,只能放 14 天的無薪假。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統計,菲律賓有 700 萬至 1,000 萬的契約勞工,佔總勞工數約 1/4。⋯⋯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