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東亞日報》英雄計劃 讓記者找回使命感
2018年,時任GOOGLE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為了鼓勵員工創新,提出一項「20%法則」,意指員工將80%的時間花在日常的工作上,另外20%時間專注於個人有興趣的專案。試問,類似的管理方法若採用在新聞編輯室的記者會如何?
Read More2018年,時任GOOGLE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為了鼓勵員工創新,提出一項「20%法則」,意指員工將80%的時間花在日常的工作上,另外20%時間專注於個人有興趣的專案。試問,類似的管理方法若採用在新聞編輯室的記者會如何?
Read More「我不會因自己的性別而要求特權。我只希望我們的男性同胞,把腳從我們的脖子上移開。」(美國女性主義者Sarah Grimké,1837)
同一句話,1973年,已故美國「不恐龍大法官」金斯柏(Ruth Bader Ginsburg)在替一名女飛官爭取「男性同事都有唯獨她沒有」的居住津貼時,對時任男性大法官們再次引述。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況至今膠著,我結束採訪回台,數月過去,每每讀外電,仍會想起一些既幽微、卻確實存在的不舒服,彷彿被人嘗試踏過、或跨過脖子,未有外傷,身為女性,卻屢屢感到不安。
雖然遠在台灣,我清楚記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前一刻的場景。當時手機「Liveuamap」跳出快訊(編按:即時全球警示地圖,Live Universal Awareness Map,通稱為Liveuamap),俄羅斯發布飛航公告(NOTAM)禁止民航機飛越烏東,隨後烏克蘭關閉領空。跑過幾年軍事外交新聞的經驗告訴我:這是開戰的徵兆。
坦白說,我跟大多數烏克蘭人民一樣,心裡有準備,但沒想到普丁(Putin)會真的動手。
Read More2021年卓越新聞獎在文字類獎項增設「解釋報導獎」,旨為鼓勵記者報導重要而複雜的事件時,能說明解釋其發生原因並對脈絡進行深度分析。在78件參賽作品的激烈競爭中,《今周刊》的「玩法之徒」 獲得評審一致肯定,榮獲此獎。
《玩法之徒》深入剖析監察院「石木欽案」報告,內容報導前公懲會委員長石木欽與富商翁茂鍾不當往來,牽扯諸多司法警調人員涉案,並造成銀行員被司法追訴而死事件,報導透過監察院彈劾報告、專訪相關當事人,並請法界人員評析案件偵查、判決之疑點,以圖表方式呈現時間序,解釋報導案件全貌。
2022年07月29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這一年以來,新聞與事實查核領域經歷重大事件,2022年的調查報導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卓越新聞獎基金會邀請獨立記者姚惠珍與她的夥伴、工程師記者Calvin一同分享,姚惠珍多年以來一路追查公益信託「假公益真投資」的真相,將分享她的調查報導三部曲。
Read More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舉辦「政大傳院 Media Talks」系列講座,此次講座主題為「建構式新聞」,講座以沙龍形式進行,由政大傳院教授馮建三主持,邀請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資深媒體人何日生分享何謂建構式新聞,並分析現今媒體環境,提出解方與願景。
Read More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研究暨發展中心主辦「政大傳院 Media Talks」系列講座,邀請媒體工作者談論當前熱議傳播時事,希望藉此建立媒體議題的公共性,與發揮傳播教育的影響力。2022年春夏場的 Media Talks 主題為「兩岸/統獨」,期盼納入各方立場的觀點,創造自由激盪想法的討論空間。
Read More「他總能帶來人們預期中的驚喜!」菲律賓記者在推特上寫下這段話,諷刺打壓媒體自由的杜特蒂政府,在執政的最後一天勒令新聞機構《Rappler》停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