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聞專業

川普壓制美國之音 中俄趁機重塑非洲新聞生態

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簽署行政命令,裁撤了負責監管美國之音(VOA)的政府機構時,最早慶祝的就是俄羅斯與中國政府。

俄羅斯國營媒體今日俄羅斯(RT)總編輯瑪格麗塔.西蒙楊(Margarita Simonyan)表示:「今天是今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和其他媒體同仁的慶祝日,因為川普突然宣布要關閉自由歐洲電台(Radio Free Europe)和美國之音,現在他們真的關了。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決定。」

中共喉舌《環球時報》是一份英文日報,在社論中對此決定表示支持,稱美國之音是「謊言工廠」,不斷對中國政府報導不實內容。

Read More

《路透社》紀念講座談新聞信任危機 閱聽人「對現狀不滿、盲從陰謀論」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每年舉辦《路透社》紀念講座。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傑拉尼.科布(Jelani Cobb)在2025年3月,以「信任議題:可信度、盲從與危機時期的新聞報導」(Trust issues. Credibility, credulity and journalism in a time of crisis)為題發表演講。

Read More

全球3.5億聽眾受衝擊 「美國之音」停播引發記者反彈

美國之音(VOA)是美國政府媒體機構之一,自1942年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廣美國外交政策和新聞自由。近期,美國之音的1300多名國家媒體網路員工中,有550名新聞工作者在今年(2025)3月31日被解僱。

對此,美國之音記者表達不滿,強調美國之音的新聞產製流程遵循嚴格規範,也致力推動新聞自由工作。此外,美國之音遭裁撤將帶來諸多風險,美國之音所代表新聞自由的價值將受到衝擊,影響全球超過3.5億聽眾,而那些來自專制國家的美國之音記者因被解僱而被迫返國,將可能面臨入獄風險。

Read More

非虛構寫作旅程指南

讀書共和國集團為鼓勵創作者與研究者以紀實文學的方式書寫本土議題,推出「紀實文學出版孵育計畫」,並於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辦系列講座「臺灣人寫臺灣事」,邀請到《報導者》營運長李雪莉主講「不只是報導:採訪的推進、界限與倫理掙扎」。她凝縮自身的新聞實作經驗,提供從方法論到採訪倫理的許多實務建議與心法,並分享許多報導的幕後花絮。

Read More

美洲原住民學生記者重塑敘事方式

2023年,由學生主導的新聞脫口秀《早安印地安國度》(Good Morning Indian Country)首次參加了原住民媒體獎項以外的學生媒體比賽,該節目獲得了評審讚揚,但有些人卻批評需要「更專業化」。 該節目的指導老師梅莉莎·格林布萊 (Melissa Greene-Blye)對於評審未能理解耳環的文化意義表示遺憾。這一事件突顯了《早安印地安國度》為了達成使命所面臨的挑戰,該節目想重塑大眾對美洲原住民的認知觀念與促進媒體真實呈現報導,他們努力想要縮小這一落差。

Read More

親愛的記者 請停止拯救民主

把自己變成政治活動家的記者,無意間會削弱民主機構。

2006 年,我在巴黎的《國際先驅論壇報》實習,有次我被要求換掉身上的T恤,因為上面印有畫作《吶喊》(The Scream),同時加上文字「又是布希?(Bush Again?)」。從這個事件可以發現,編輯部主管非常重視中立的職場態度,也可以發現記者一直以來偏左的職場生態,像是記者是公正的仲裁者,需要提出尖銳問題追根究柢、不畏懼也不偏袒特定一方。

Read More

在焦慮中茁壯的世代:最年輕的一代記者將給予新聞業全新的想像

身處資訊爆炸、自媒體當道、新聞業利潤大幅縮減、大眾對主流媒體的信任度持續探底的年代,許多人開始對新聞工作的前景感到悲觀、或甚至是懷疑新聞工作本身的意義——不過,仍然滿懷熱情的美國新聞傳播科系學生,也就是接下來的新一代記者,對於職業未來依舊有著期待,新聞學者克里斯托夫.默格森(Christoph Mergerson)相信,他們會給予新聞業全新的想像。

Read More

2025新聞業轉型關鍵 「無障礙新聞」時代來臨

隨著2025年的到來,新聞網站的無障礙性(accessibility)或稱可及性,在新聞界討論度越來越高。無障礙的新聞網站是什麼呢?生活中的無障礙設施包括無障礙坡道、導盲磚等,協助身心障礙者行動;在新聞業,無障礙新聞意味著能讓障礙人士更容易讀取、接收新聞資訊的內容措施。2023年一月,美國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就開設了一個全新的無障礙工程師職位,專責提升新聞網站的無障礙性。

Read More

不聽從誘人卻危險的聲音

當福斯新聞台(Fox News)反駁 2020 年美國總統選舉「被偷走」的說法,觀眾隨即湧向像 One America News Network 和 Newsmax 這樣的極右派媒體。而從多米寧投票系統(Dominion Voting Systems)對福斯提出訴訟一事顯示,福斯內部的人對失去部分觀眾感到非常緊張,以至於妥協並給了觀眾他們想要的:更多謊言。

Read More

用人工智慧重新探索舊有的新聞領域

AI 熱潮目前已接近或達到高峰,但其對新聞業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我並不想妄加斷言 AI 會帶領我們「進入未曾涉足的領域」,相反地,AI 將協助我們回望過往的熟悉領域、深入挖掘棄置的資源、找到未開發的價值與隱藏的洞見,以及發現曾被認為不可行的機會。有哪些曾經認為不可能的改變,因為新技術的關係,或許值得讓我們重新審視?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