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印度

遠離新聞-流失中的讀者信任及興趣

在 AI 技術快速發展、內容生產與傳播模式翻轉的 2025 年,亞洲新聞媒體面臨前所未有的信任流失與興趣下滑挑戰。新聞業者如何應對新聞迴避、新聞疲勞、資訊同溫層、反精英/反媒體民粹,以及 AI 生成新聞對公信力的衝擊,成為今年亞洲新聞媒體論壇的核心議題之一。本次論壇於台北舉行,第三場以「遠離新聞-流失中的讀者信任及興趣」為子題,由《報導者》營運長兼副執行長李雪莉主持,集結泰國、菲律賓、印度與台灣的資深媒體人,共同尋求解方。

Read More

AI時代媒體的內憂外患:讀者要什麼、如何抵禦AI強盜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於7月5日及6日舉辦「2025亞洲新聞專業論壇—演算法及AI科技下的新聞專業」。第二場主持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董事洪貞玲表示,雖本場主題為「平台演算法及AI科技下的新聞傳播及媒體營運」,與媒體商業模式相關,但也認同第一場主講者、《天下雜誌》總編輯陳一姍所說,新聞生產與媒體營運不可分開討論。「因為廣告模式改變了媒體與閱聽人的關係,演算法也影響過往媒體議題設定的功能。」

Read More

印巴衝突爆發假消息資訊戰 真相淪為犧牲品

戰火一觸即發之時,真實、可靠、即時的新聞報導尤為重要。隨著AI技術進步與普及,虛假影音、圖片與訊息愈發逼真,未經查證的不實內容以病毒式傳播迅速擴散,公眾難以判斷「實際發生了什麼事」。

印度與巴基斯坦於5月初爆發衝突,兩國在數天內互相投擲飛彈。牛津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撰文指出:「假消息在數小時內佔據了社群媒體,電視台也報導眾多假消息。」

Read More

拒絕簽證、當局傳召、惡意譴責——印度如何打壓外媒記者?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經三度當選最高權力地位,從2014年執政至今已有十年,而他對印度國內的控制愈加膨脹,這一點也體現在他對待外國媒體的阻撓上——英國牛津路透新聞學研究所指出,莫迪政府以嚴格控制簽證、工作許可證,以及拒絕延簽的方式,變相強迫外媒記者離開印度,而人還在印度進行報導的外國記者,在新聞工作的進行上也受到重重打壓、甚至經常被當局傳召或受到惡意指責。

Read More

民粹主義與兩極化政治日益嚴重 媒體應堅持做對的事報導真實及維護正義

民粹及兩極化政治對台灣而言一直都不是陌生的現象:兩極化政治自黨禁開放、民主政治萌芽開始,國民黨與民進黨兩邊支持者的對抗便酣戰至今;而美國在2016年選出了狂人川普,台灣也在2018年迎來了近年最現象級、飽受爭議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一時民粹政治成為最受討論的議題。

Read More

當法律被用來傷害新聞自由:印度政府如何將法律「武器化」以壓制和恐嚇記者

隨著印度在2024年舉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選舉,印度未來5年的政治走勢由這場選舉奠定,而當中亦有一個令人震驚的趨勢不容忽視: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 BJP)正在將法律「武器化」,用以抓捕批評其政策的記者。隨著印度人民黨勝選繼續執政、總理莫迪即將開啟第三期,印度記者的處境越來越不容樂觀。

Read More

五年一次、全球規模最大的印度選舉 如何受到AI造假與審查威脅?

英國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RISJ)文章指出,人工智慧(AI)生成的造假訊息,可能會干擾本次印度選舉。印度媒體面臨兩大難題:一為AI錯誤資訊引發的風險;二是當局祭出強硬高壓(heavy-handed)的數位法規,可能會反過來威脅到言論自由。

Read More

「2019亞洲事實查核專業論壇」:南亞場|假新聞成印度嚴重問題 無辜民眾因此喪生

2019年7月,印度人口達到13.6億人,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印度僅次於美國,成為Facebook全球第一大市場,目前印度的Facebook活躍用戶有3億多人,佔印度人口22%,Facebook成為印度民眾吸收資訊跟新聞來源的主要工具,假新聞在Facebook瘋傳已成嚴重社會問題。

Read More
  • 1
  • 2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