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假新聞

在鑼鼓喧天的資訊戰中酣睡

「當中國用錢來買輿論、買世界、買大家想法的時候,我們用什麼抵抗?我們一個是用民主抵抗,一個用自由抵抗。」

台灣勵志協會舉辦講座「中國威權滲透對台灣新聞自由的影響」,邀請到前台北市議員,同時也是資深媒體人的簡余晏主講。內容包括:不實訊息的新路徑、台灣的國際宣傳方向、相關立法之阻力等。

Read More

事實查核:媒體素養的重要基石

「『看見真實,才能打造美好的台灣』雖然是一句平凡無奇的話;但反過來想,如果人們看見的都不是真實,那台灣會是什麼樣子?」

媒體素養有著豐富多面的內涵,但其中最基本、也跟人民日常生活最相關的,可說是資訊真偽的辨別。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在台北「讀派」書店舉辦講座「媒體x素養:爸媽、孩子用媒體看什麼?親子共好的重要性」,並邀請到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資深教育專員陳柏樺主講。內容包括:查核工作在台灣社會遭遇的挑戰,以及媒體素養普及路上的困難險阻。

Read More

RSF公布2023年新聞自由指數 亞洲專制國家墊底 AI新聞內容農場增長

「無國界記者」(RSF)於世界新聞自由日(5月3日)發表「2023年度世界新聞自由指數」(2023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調查180個國家與地區的媒體環境,不到三成的國家與地區表現良好,高達七成的新聞業環境「糟糕」(bad)。新聞自由不只受到政局影響,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演變,本次報告也提到了假內容產業帶來的威脅與危害。

Read More

假新聞,在過去,也在未來

由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所舉辦的講座「假新聞,在過去,也在未來」邀請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管中祥,剖析自有人類以來就存在的假訊息,如何在社群媒體當道的時代,演化出新的面貌來挑撥人心、激化對立;並提出他認為可能的應處之道。

Read More

「為台灣電視找出路:台灣電視新聞60年」研討會 數位時代資訊爆炸 電視新聞產業面臨挑戰 結合數位科技突破框架 擺脫政治與商業力量束縛

由台灣匯流研究學會主辦的「為台灣電視找出路:台灣電視新聞60年」研討會,邀請產界與學界的專家、教授,從電視新聞產業的理論、產業、環境三大面向,進行三個場次的對談。
理論場部分,由公廣集團董事長胡元輝擔任主持人,並邀請政治大學教授彭芸、台灣大學教授林照真、政治大學教授王亞維三位與談人,就各自的專業領域進行分享。

Read More

偽裝成媒體的「粉紅組合肉」新聞 偷渡政治立場、操縱選民意向

距美國2022年期中選舉1個多月時,來自伊利諾伊州、22歲的格納特(Michael Gnadt)如同往常一般下班,到家後發現郵箱有一份《凱恩縣報》( Kane County Reporter ) ,上頭刊載了大量不實報導,包含殺人犯將無保獲釋,搭配了黑人男性臉部照片,並描述教師教導孩童成為跨性別者的虛構言論。

Read More

走過一世紀 BBC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在全球廣為人知,作為人們政治和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立背景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虛無主義的回應,由一群年輕有遠見的人在1922年創建,他們拒絕戰爭的殘酷宣傳,企圖建立一個新的公共空間,利用廣播技術的無限性,無視等級制度和跨越傳統障礙,傳送人們應該知道的消息。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