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慈X張正X賴衍銘|台灣的國際發聲:如何在宣傳與事實間平衡?
大外宣是否代表粉飾台灣的美好的一切?賴衍銘認為「國家宣傳有其必要,但應該多頭並進,不是一味宣傳國家的好」。張正坦言,不是每件議題都能巧妙躲過,需涉及許多編輯與選擇過程,僅能趨向更不違背良心的做法。吳怡慈則補充,「想到台灣的時候,未必是想到台灣的好,而是台灣人怎麼想這件事?」
Read More大外宣是否代表粉飾台灣的美好的一切?賴衍銘認為「國家宣傳有其必要,但應該多頭並進,不是一味宣傳國家的好」。張正坦言,不是每件議題都能巧妙躲過,需涉及許多編輯與選擇過程,僅能趨向更不違背良心的做法。吳怡慈則補充,「想到台灣的時候,未必是想到台灣的好,而是台灣人怎麼想這件事?」
Read More如果沒有千里眼、沒有順風耳、沒人打電話傳私訊通風報信,怎麼知道 15 分鐘之後會有 30 匹快馬抵達?因為,江湖郎中以地面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呀。《卓越新聞電子報》的主編 Karen 要我寫一篇關於央廣的 Podcast,我想東想西,思緒混亂,腦子裡出現這段依稀在武俠小說裡讀過的場景。⋯⋯
Read More近年,全球有許多媒體開始發展「聽」新聞,哈佛大學尼曼新聞基金會出版《尼曼報告》發表專文分析這類「音頻新聞」的趨勢。Podcast 越來越受矚目的情況表明,音頻新聞具有相當大的受眾群體,而首屆的普立茲音頻新聞獎(Audio Reporting)也於今年頒發,足見其重要性和聲望提高⋯⋯
Read More台灣至今仍然沒有一個足以代表國家的國際頻道,這是一塊等待央廣去填補的空缺,因此強化央廣的國際性格,就成為我們發展台務的重要方針。我提出「網媒化」、「影音化」、「強化外語內容」三大轉型主軸,希望透過重建官網,重視社群平台經營,增聘央廣過去並不具備的影音製播人才,推動外語影音內容製作等作為,將央廣從過去傳統中短波的純聲音媒體,蛻變為以網媒型態為主,兼具影與音的多語新媒體。
Read More用手機收聽或收看節目,在今天看起來實在沒甚麼稀奇,但在2007、08年那個時代,央廣可說是媒體的領頭羊。在那個年代,雖然網路廣播已經不是甚麼新鮮事,但都是使用個人電腦收聽,而不是今天大家所熟悉的行動載具。
Read More美國家庭廣播電台是全美最大的私人宗教及國際廣播電台,負責人康平先生是建築商人出身,後來以傳播福音為職志,堅信2012年將是世界末日的預言。美國家電與央廣的合作始於1981年,委託央廣用短波向中國傳播福音內容。在我2006年初任總台長時,雙方合作的金額已經達到每年新台幣五、六千萬元之多,是央廣最大的單一客戶,也是央廣最重要的自籌款來源。可是對待如此重要的客戶,過去央廣只是在他來訪時,給予熱情的接待,卻不曾有人拜訪過他。於是我決定,要親自到舊金山拜訪這位超級客戶。
Read More2006年11月,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受邀出任中央廣播電台的總台長,負責經營這個老牌的國家電台,這是我第一次出任總台長,也是央廣成為國家電台至今,史上第二年輕的總台長。總台長的角色其實就是電台的委任經理人,就像是企業的總經理或執行長(CEO),承董事會(資方代表)之命,負責經營管理整個電台。
Read More特約記者/吳淑鈴即時新聞獎分為平面及網路(文字)、廣播,和電視及網路(影音)三個組別,分別由《上下游新聞市集》、《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台》,以及《TVBS》獲得獎項。電視及網路(影音)類頒獎人高人傑表示...
Read More前中央廣播電台董事長朱婉清,因在職期間侵佔公款被起訴而棄保潛逃至美國,逃過法律追訴期十三年後,在月前返回台灣,高調的在台北市慶城街的上億豪宅,宴請國內名流。這個現象很讓真正的傳播工作者,感到憤怒與不平,因為用公媒人事作為執政黨酬庸的現象,在兩度政權輪替後,依然沒有改善;至今凡是執政的政黨,都把持著公媒重要人事的安排權,忘記了他們在野時向人民許下的諾言。二十多年前社會及人民在普遍有共識的情形下,誓將黨政軍勢力逐出媒體的政見,至今仍有部份沒法兌現,形成政見與政策上的空頭支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