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假新聞?別隨意刪友、打破同溫層!
「由國家所發起與支持的假新聞促進了刪除好友的現象,是導致社會分流的結果」⋯⋯假新聞主要是透過社群間傳播,故社群媒體上的假新聞現在是一個十分緊急的問題,若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必須停止去思考如何改善人們的媒體素養,進一步專注於思考該如何提升社交網絡對抗假新聞的能力。
賴昱伸|朕就是這樣漢子!但是⋯⋯雍正爺也有假新聞的困擾!!
⋯⋯不過,事與願違,計畫總趕不上變化,書是送到各地了,但民眾似乎都畫錯重點。為了解釋他並沒有弒父弒弟,雍正在書裏解釋了很多當年他即位前後的一些宮中紛紛擾擾,以及他之後為何將其弟入獄。結果,民眾並不關心他的澄清,而是以看八卦心態討論宮中的鬥爭,並加以渲染。
胡元輝|我們需要一場公共想像運動!
在公共思維高度匱乏的台灣,的確,我們很難想像公共媒體的功能與價值。1927年,全世界第一個公共廣電系統BBC正式誕生之際,該協會的總經理雷斯(John Reith)曾經宣示:「我們已致力建立公共服務的傳統,並將廣電服務完全轉換為對人類的服務。」誠然,公共媒體對人類文明與社會發展影響至鉅,我們還能容忍台灣成為公共失落的島嶼嗎?就請大家共同攜手,推動一場公共想像運動,一場盛大且全民參與的公共想像運動!一起來「想像公共」,也一起來普及「公共想像」!
2019卓新沙龍紀實 No. 1/王之杰|好專訪是怎麼鍊成的?從佐科威獨家專訪談起
歷經500天的接洽連繫,《商業周刊》在2018年完成了獨家專訪印尼總統佐科威,而這份難能可貴的專訪,更在各家媒體的國際新聞中脫穎而出,榮獲2018年卓越新聞獎文字類國際新聞獎。
3月28日晚間,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特別邀請製作團隊成員:王之杰(資深記者,現任《今周刊》顧問)、商周記者管婺媛、陳宗怡,共同出席分享他們的採訪奇遇。
600傳播師生連署挺NCC裁罰 自律他律一同打擊假新聞
針對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近期數度出手裁罰不實新聞,社會輿論掀起一波正反論戰,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莊貿捷、莊承憲、張季桓等五人於3月29日發起連署支持NCC裁罰決議,截至目前為止,已獲逾1500人響應支持。
胡元輝|打假新聞,LINE進來!
無論如何,LINE願意在對抗假訊息的行動上跨出一步,值得肯定。它是多方面的努力成果,亦可謂得之不易。期待LINE在對抗假訊息上所跨出的一步,可以對其他還在觀望或猶疑的社群媒體平台產生「激勵」或「壓力」,也唯有各大平台都能為所當為,對台灣社會與個人具有高度傷害力的假訊息才有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無國界記者組織報告:誰是中國傳媒戰略的受害者?
十年來,中共打造世界傳媒新秩序的行徑不只是對世界新聞自由的威脅,也是對民主的威脅。全球民主國家已紛紛開始採取對策,對中國的國家政治宣傳展開反擊。然而,面對中國強大的投資能力與得以發展長期策略的集權主義,民主國家卻往往因為意見分歧而只能動用短期計畫,顯得力有未逮。
胡元輝|當社群媒體業者遇到「皮諾丘」
2016年以來,全球處理假新聞的經驗具體顯示,若無民間與政府的壓力,網路與社群媒體平台不會願意採取今天已經採行的作為。同樣的,若無足夠的關注與壓力,這些以商業利益為主要考量的平台業者亦不會落實它們對付假新聞的作為。舉例言之,Google所擁有的YouTube最近從印度開始實驗對抗假新聞的新作法,當使用者搜尋的題材可能是假訊息時,就會自動跳出一個資訊欄,展示事實查核機構所做的相關查核,很顯然的,若非印度的假新聞帶來壓力,YouTube不會這麼「看重」印度。
Billion Lee|假新聞來勢洶洶,臺灣要如何面對?(下)—公民科技如何抗擊假新聞?Cofacts的實踐經驗
然而,開放共同協作編輯,不免引起一些質疑聲浪。如何確保內容是可以被信任的?對此,Billion Lee指出,共同協作編輯如維基百科,在可信度上未必較差。研究顯示,Wikipedia 與大英百科的準確性沒有顯著差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Wikipedia 海納百川。Wikipedia的條目是許多人持續編寫跟精進而產生,同樣要提供資料來源。資料來源也會有優先順序排列,期刊是最好的,其次為正式的新聞社所發出的新聞稿等等。若有人惡意破壞,也有處理機制制止。
Billion Lee強調,Cofacts並沒有決定什麼是真的假的,而是提供一個機制,希望讓各方意見進來,多面並陳。Cofacts的回應機制要求提供參考資料,作為參與者核實的依據,對於夾帶著個人意見的資訊,Cofacts也提供不同意見的分類,讓使用者去描述一件事情實際發生的背景是什麼,各方的說法是什麼。
吳銘軒|假新聞來勢洶洶,臺灣要如何面對?(上)—國際觀點下的假新聞防範機制
隨著愈來愈多不實的資訊在網路世界流竄,政府是否要介入管制,成為爭論的議題。言論自由本是民主社會所要保障的基本權利,然而面對層出不窮的假新聞,是否應立法限制,仍存在諸多歧見。「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1月30日邀請社運工作者吳銘軒、台灣人權促進會網路透明報告專案經理何明諠以及「Cofacts」共同發起人Billion Lee一同分享他們在網路世界的觀察與經驗,以及第三方平台面對假新聞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