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堅|AI深度學習與假新聞偵測

汪志堅表示,在他與學生的研究中,使用了兩個資料庫:「Cofacts真的假的」與「新聞小幫手」,並使用了其中的80%來做訓練,20%進行測試。汪志堅說,以目前的研究結果而言,要以AI偵測新聞的真假是可能的,但還無法做到完全自動化,而且,不同性質的資料庫偵測效率不同。

「2019亞洲事實查核專業論壇」:東北亞場|日、韓事實查核發展 面臨中立、選題、定義困境

「2019亞洲事實查核專業論壇」以「東北亞」場次揭開序幕。本場次由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玉山學者李金銓擔任主持人,講者為日本的立岩陽一郎(TATEIWA, Yoichiro)、古田大輔(FURUTA, Daisuke)及韓國的李嘉赫(LEE, Gahyeok)。三位講者分享日本和南韓的事實查核經驗,組織自身計畫、運作現況與未來展望。

何鉅華|歐盟設立「歐洲數位媒體監察中心」

假消息問題困擾多時,歐盟各國由於各有各做,政出多門,至今仍然成效不彰。歐盟組織有鑑及此,遂以歐盟全體名義踏出第一步,決定成立「歐洲數位媒體監察中心」(The European Digital Media Observatory)專責協調歐盟各國對付錯假訊息的工作。

林照真X劉昌德|假新聞管制與言論自由

「可以激起你內心憤怒的,絕對比流淚更有效。」

林照真表示,假新聞在全球雖然有共通性,但事實上更強調在地性,所以在不同的國家會有不同的假新聞現象。

「我們在新聞產業都會很注意讀者的反應,會希望讀者喜歡、關心這則新聞,這也是假新聞製作的原理。」

江雅綺|是誰讓假新聞加速?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讓它加速,形成一個假新聞的瀑布。」

江雅綺表示,假新聞從來不是新鮮事,在冷戰時期,俄國就有團隊專門訓練來作假新聞。假新聞不能全是假的,必須有真有假才能以假亂真,而且要加速傳播必須配合當地生活文化情境,知道那些人喜歡聽什麼,會被什麼打動,才能發展出有效的假新聞。

國際記者聯盟亞太辦公室主任Jane Worthington|「IFJ媒體權益台北培訓營」(下)——媒體監督教戰守則:在地串連、星火燎原

國際記者聯盟公布,2018合共有94個新聞從業人員被殺,較2017年多12人,其中包括84個記者、攝影師和技術人員,另外有10個如司機和助手等相關工作人員。殉職者以阿富汗為最多,共有16個記者被殺。然而,記者的死亡案件中有九成的加害人未遭受法律制裁⋯⋯

國際記者聯盟亞太辦公室主任Jane Worthington|「IFJ媒體權益台北培訓營」(上)——播下媒體監督的種子

國際記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Journalists, IFJ)於9月19日至21日,於台北科技大學億光大樓舉辦媒體權益台北培訓營(Media Rights Taipei Bootcamp)。本次活動由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承辦,主講人為Jane Worthington女士。本次培訓重點聚焦在培養媒體工作者維護新聞自由與勞動權的敏銳度,進一步成為媒體維權種子人才。課程內容包括:有效率的成人學習、培訓人員的養成、媒體權益的目的與途徑等。

機內的監視?國泰航空安裝監視器之乘客隱私爭議

曾四度獲得航空業權威調查機構Skytrax 「年度最佳航空公司」大獎的香港國泰航空(Cathay Pacific)近期對外承認,他們正在使用攝像頭監控乘客使用機上娛樂系統(IFE)的情況,並搜集乘客如何在飛機上運用時間的數據資訊,隨後引發了許多爭議。

「2019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3/林上筠X姚惠珍|追查的渴望・希望社會更好的使命感

「這是會讓人上癮的事,就像毒癮一樣。」⋯⋯儘管採訪可能遇上重重阻礙,讓人懷疑自己為何要自討苦吃,但每當報導刊出後,見證報導問題能有所改變,證實能夠憑著自己的努力讓社會變得更好--這,便是記者們投身新聞行業最希望能達到的目標,也是調查報導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假新聞是真的?人工智慧將火上加油!

「深假」是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技術的產物,它使得高科技電腦得以製作出極度逼真的影片,描繪不存在的事件或人們不曾說過的話。究竟深假可能帶來麼樣的危害,而我們又有什麼手段能克制這個不實資訊最新的利器?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