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浪潮下 新聞業的機會與挑戰(上)
生成式AI在過去一年來對新聞業造成深遠的影響,為探討如何在使用這項技術的同時保有新聞的核心價值——真實與正確,台灣新聞記者協會與台灣新聞攝影協會在政大公企中心合辦「AI對新聞產業的影響」系列論壇。首場討論的主題是「生成式AI在新聞室的應用:實務案例分享與交流」。論壇的上半場,來自《READr+》的記者李又如、《中央社》媒體實驗室主任宋育泰,以及ETToday專題中心資深記者唐鎮宇,深入探討了AI在新聞業中的應用實例與面臨的挑戰。
傳媒一週:2024/08/16~2024/08/22
※ 台灣大頻譜爭議 NCC拒調解|中國時報|20240822
※ 香港記協:新聞自由指數業內評分創新低|中央社|20240820
※ 第八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入圍名單揭曉|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20240820
國際傳媒:2024/08/16~2024/08/22
✎ Pew Research Center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240820
About half of TikTok users under 30 say they use it to keep up with politics, news
約半數30歲以下的TikTok使用者表示用它來了解政治、新聞
TikTok has been so popular among young Americans that presidential campaigns are using it for voter outreach. And some young adults are using TikTok to keep up with politics or get news, a March Pew Research Center survey shows.
拉美調查記者的韌性:AI技術與跨境聯盟共創報導的新時代
拉丁美洲的記者在威權主義下報導,首要面對的即是國內長年來的安全風險與財務困境,以及揭露政府貪腐行為可能導致的法律制裁,這讓調查報導充滿挑戰。
香港記協新任主席鄭嘉如遭《華爾街日報》辭退 政治壓力下消亡的新聞自由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鄭嘉如(Selina Cheng)甫於2024年7月上任,旋即卻在7月17日被其任職的《華爾街日報》辭退——《華爾街日報》對外表示解僱鄭嘉如的原因是「架構重組」的相應人事變動,但鄭嘉如發表於《哥倫比亞新聞評論》(CJR)的聲明指出,自己在遭到解雇的三週之前——也正是自己在競選香港記協主席之時——就收到《華爾街日報》高層施壓。儘管《華爾街日報》不多做回應,但事情的發展,難以不令人將鄭嘉如的遭辭退,與香港當前的政治壓力,聯想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