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傳媒:2024/10/18~2024/10/24
✎ 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 英國牛津路透新聞學研究所|20241022
Why millions of Americans avoid the news – and what it means for the US election
何以數百萬美國人迴避新聞——這對美國選舉意味著什麼
“News avoiders see journalists as part of a disconnected elite,” says Benjamin Toff, who led our Trust in News Project and authored a book on the subject
如何撰寫優質的長篇深度報導?來自拉丁美洲得獎記者的15條建議
新聞工作的內涵,是將真實故事傳達給大眾,而新聞寫作與敘事就是記者講述故事的「工具」,其寫作形式、運用文字的文筆和寫作節奏,在描寫真實事件的非虛構寫作當中,重要性亦同等於故事本身——而能夠深深觸動讀者、並提供豐富詳實資訊的優質長篇報導,在寫作上有什麼技巧和應該注意之處呢?
聽見小人物的「聲音」
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舉辦系列講座「媒體再造,我們為何需要這樣的媒體與內容」,第三場邀請到有超過十年媒體經驗的獨立記者陳莉雅主講。陳莉雅是Podcast節目《一手故事》的製作人,她在本次講座中分享自己如何從文字記者轉型,成為當時台灣鮮有人知的敘事類Podcast製作人,以及製作聲音敘事的心得洞見。
2024卓新沙龍紀實 No.4|讓故事帶你去遠方,才能聽到不為人知的故事
站在自由與威權角力的最前線,面臨世界局勢的快速變遷,台灣需要優質的國際新聞,而這些從「台灣視角」出發的內容,都有賴於海外特派的第一手觀察。作為一個特派記者,到底需要具備什麼特質?又要迎接什麼樣的挑戰?
傳媒一週:2024/10/11~2024/10/17
※ 跨媒體產業公會喊新聞有價 盼立法避免不公平競爭|中央社|20241014
※ 入口網站新聞頁面轉型失敗對韓媒的巨大衝擊|想想論壇|20241012
※ 臺灣記者第一人!鍾志鵬獲聯合國拉姆薩公約環境報導貢獻獎|三立新聞|2024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