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新聞背後的創傷:記者與編輯室的心理健康問題
成為一名新聞記者,即意味著日復一日被源源不絕資訊所淹沒的生活,這些資訊不只因其數量龐大而造成精神緊繃,且當中還經常包括令人感到不適甚至痛苦的負面訊息,因而對日常工作便是吸收處理這些資訊的記者來說,心理健康危機也就如影隨形。
傳媒一週:2024/11/01~2024/11/07
※ 16歲以下禁用社群媒體 澳洲將立法稱措施「獨步全球」|中央社|20241107
※ 鍾佳濱突扯攝影記者媒體證 立院記者聯誼會譴責|自由時報|20241106
※ 第三十八屆吳舜文新聞獎入圍作品揭曉|吳舜文新聞獎助基金會|20241101
國際傳媒:2024/11/01~2024/11/07
✎ journalism.co.uk 英國新聞網站《journalism.co.uk》|20241105
Meet the media innovator breaking down barriers between Polish and Ukrainian women
認識這位打破波蘭和烏克蘭女性間藩籬的媒體創新者
When war broke out in Ukraine, veteran journalist Joanna Mosiej saw a gap in media coverage. Her response was to build a bilingual platform that now reaches 80,000 Polish and Ukrainian women monthly
讓媒體成為親子間的橋樑而非高牆
「媒體」一方面是兒少社會化的重要管道,一方面也潛藏許多風險,教育兒童近用媒體,是當代教養的一大課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於國立科學教育館舉辦媒體會客室系列「大螢幕、小螢幕之間的親子共學與情緒教育:親子如何透過媒體互動?」邀請到《天下雜誌》編輯顧問黃哲斌、客家電視台兒少組組長黃鴻儒,以及兒少紀錄影集《悄悄話》製作人戴薇共同主講,並由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協會理事長楊俐容擔任主持人。
新聞消費習慣日漸數位化 美國人仍認為地方新聞有價值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在今(2024)年5月初發表報告,調查美國成年人對於地方新聞的看法。報告指出,85%受訪者表示仍重視地方新聞,認為地方記者報導當地新聞對社區福祉相當重要。報告亦指,愈來愈多美國人在網上瀏覽地方新聞,而透過傳統媒介如電視、報紙等方式閱讀新聞的人則愈來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