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 ABC 新聞以建設性新聞呈現新聞議題與解決辦法
你是不是曾聽說過那句傳統卻殘酷的話:「見到血,才能見頭條。」?當代新聞正是常被指控,使用令人恐懼及危言聳聽的故事,來引起人們對新聞的注意。然而,非常諷刺的是,根據國際研究,越來越多人不再關注僅強調厄運及憂鬱的新聞。⋯⋯
何鉅華|疫情蔓延時的轉變:電視新聞收視止跌回升
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未止,打亂各地經濟民生,也加速了媒體市場的變化。網上媒體比前更加興旺,紙媒加快萎縮,而電視新聞反而重受觀眾青睞,不但挽回近年一直滑落的收視跌勢,更刷新多年來的收視紀錄。
人們出不了門,要知最新消息,雖然網上資訊充斥,尤其是社交媒體上假消息多不可盡信,自然回歸一向可信度較高的電視新聞。
國際傳媒:2020/07/17~2020/07/23
✅THE NEW YORK TIMES|20200716
🔗How to Report on Internet Culture and the Teens Who Rule It
Taylor Lorenz spends most of her days reporting on the ways we use the internet. Here’s how she does it.
傳媒一週:2020/07/17~2020/07/23
✅OTT 專法全文公布!YouTuber、自媒體、網紅不受管制|ETtoday新聞雲|20200722
✅公視董監人事風暴來襲 籌辦國際影音平台遭波及|信傳媒|20200723
✅Google 不滿蘋果限制披露 iOS 漏洞 拒參與 iPhone 安全研究計劃|香港經濟日報|20200723
邱家宜|追溯戰後初期台灣報人的腳步,破解今日台灣媒體的亂象根源
「你會納悶,為什麼現在大家都這麼容易就置入性行銷,被收視率牽著鼻子跑?」台灣的媒體究竟出了什麼事?為什麼明明是新聞節目,卻堂而皇之地進行「業配」?《戰後初期的台灣報人》作者邱家宜指出,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媒體亂象,其實都有它的歷史源流。戰後初期四位不同典型報人:吳濁流、李萬居、雷震、曾虛白,出身、經歷、理念不同,都為台灣媒體界、文學界乃至政治界留下遺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