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公民記者來填補加勒比海國家的環境報導落差
加勒比海的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是一個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海平面上升、降雨模式變化、越發嚴重的洪水,以及強勁颶風,不僅危及土地,還威脅到當地居民的生命安全。根據該國政府統計,超過70%的人口與81%的經濟活動集中於沿海地區,近年來的自然災害已迫使數千人流離失所,並造成數百萬美元的損失。

美國人如何獲取地方犯罪新聞?
長期以來,犯罪新聞一直是美國人對地方新聞報導的關注焦點。事實上,除了天氣之外,美國人對犯罪新聞和資訊的關注遠遠多於其他任何地方新聞。然而,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新調查,美國人獲取這些新聞的方式,以及他們對新聞的反應,具有相當顯著的差異。

傳媒一週:2024/12/13~2024/12/19
※ AI世代青少兒數位調查 短影音為大宗、傾向被動接受網路資訊|聯合報|20241217
※ NCC:頻道停播影響 兒童節目總時數年減719小時|中央社|20241218
※ ChatGPT Search開放免費使用 威脅Google龍頭地位|中央社|20241218

國際傳媒:2024/12/13~2024/12/19
✎ journalism.co.uk 英國新聞網站《journalism.co.uk》|20241218
Predictions for journalism 2025: communities over clicks, trust over traffic
2025年新聞業預測:社群重於點擊、信任重於流量
“Audience engagement is dead, audience connection is the future.”

拒絕簽證、當局傳召、惡意譴責——印度如何打壓外媒記者?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已經三度當選最高權力地位,從2014年執政至今已有十年,而他對印度國內的控制愈加膨脹,這一點也體現在他對待外國媒體的阻撓上——英國牛津路透新聞學研究所指出,莫迪政府以嚴格控制簽證、工作許可證,以及拒絕延簽的方式,變相強迫外媒記者離開印度,而人還在印度進行報導的外國記者,在新聞工作的進行上也受到重重打壓、甚至經常被當局傳召或受到惡意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