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一週:2020/10/09~2020/10/15
✅ 曾虛白新聞獎揭曉 疫情下凸顯媒體公器價值|中央社|20201013
✅ 反媒體壟斷 2 委員不適合審中天?NCC:無具體事證會偏頗|自由時報|20201014
✅ 專為新聞工作者而生 Google 推出全新 Journalist Studio 用處理報導資料|INSIDE中文網|20201015
「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5/事實查核中心X資策會X資管所XGoogleXFacebookX社區大學X假新聞清潔劑|事實查核報告以外的全民行動(下)
牛津大學路透新聞學研究所的數位新聞報告,自 2017 年開始新增一項調查,詢問各國民眾對於如何思辨網路上的新聞資訊,是否會感到憂慮?在今年的報告中,2019 年的台灣憂慮程度下降到 45%,遠低於 40 國的平均 56%,排名倒數第 8。胡元輝認為,這顯示了近年台灣事實查核相關組織動員有成,更彰顯了數位素養教育的重要。
「2020 假新聞與事實查核工作坊」台北場 No. 5/事實查核中心X資策會X資管所XGoogleXFacebookX社區大學X假新聞清潔劑|事實查核報告以外的全民行動(上)
「我們希望借鏡國外,思考自己還能做什麼,讓查核機構不再只是發布報告。」
隨著世界局勢激烈變化,對於事實求真的渴望刺激各地人們馬不停蹄投入事實查核的工作,但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總編審陳慧敏並不滿足於此,仍嘗試著尋找其他能幫助民眾破解假資訊的可能。
《華爾街日報》「客製化」報導迎合閱聽眾?事實查核中心這樣說
距離 2020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不到三週,其政治情勢牽動世界,引發全球關注。今年 6 月《路透社》報導,社群媒體上出現冷飯熱炒,網民廣傳 2016 年《華爾街日報》「一文兩版」試圖迎合觀眾一聞。究竟我們每天「被餵養」的是什麼?是客觀中立的事實,抑或是被框架的意識形態?媒體是否為了迎合閱聽眾,進而製造社會對立與分化?
國際傳媒:2020/10/02~2020/10/08
🗞 PRESS GAZETTE|20201006
✅ UK gov report links local newspaper circulation and voter turnout: Absence of journalism in some areas potentially ‘catastrophic’
ℹ Government -backed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for every percentage point growth in a local daily newspaper’s circulation, electoral turnout on its patch goes up by 0.37 percentage poin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