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元輝|資助平台式微,公眾參與不死!──weReport劃下休止符的前思與後想
weReport 的「謝幕詞」終於完成與公布了。儘管如此,還是覺得有必要對群眾資助新聞機制的未來提供一點經驗與想法,供後來者參考。畢竟全球的「群眾資助新聞業」並未走入歷史,台灣新聞類群眾資助平台雖然趨於式微,但原因未必在於新聞業沒有此項需求,而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
國際傳媒:2020/12/18~2020/12/24
🗞 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20201221
✅ Data Journalism Top 10 for 2020: COVID-19, Saving the Nile, Shape of Dreams, Visualizations for the Colorblind
This year — the year of the pandemic — in which the coronavirus dominated public conversation and news headlines, our mapping from January 1 to December 13 reflects that reality.
傳媒一週:2020/12/18~2020/12/24
✅ 台數科集團入股 LINE TV 取得 18.8% 股權 成最大台資股東|鉅亨網|20201218
✅ YouTube 也播報新聞 立委提案 NCC 應加入新媒體研究|自由時報|20201221
✅ 陸書送審才有書號 出版界譁然|中國時報|20201224
實體新聞編輯室即將消失?新聞社區化或成為解決之道
此起彼落的電話聲與電視新聞輪播監測、手指不停在鍵盤上敲打的聲響、交雜不同觀點的討論聲⋯⋯這些聲音充斥在新聞編輯室裡,使著許多人每日重要資訊來源的生產地充滿著生命力,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網路、社群媒體的運用稍稍讓這些聲音變少,新聞工作者是否有想過會有這麼一天再也無法聽到以上任何聲音?
IG 大調查!八項關於🇺🇸美國人與 Instagram 的數據分析
Instagram(台灣簡稱「IG」)從開始發展至近十年來逐漸受到歡迎,但是近年來,該社群媒體也成為了網紅、政治與選舉新聞和假新聞流動的場域。皮尤研究中心研究了美國成年人、青少年和兒童如何與該社群媒體互動,以下是該研究分析主要八項調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