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仕傑X李可珍X赫爾X傅維廉|潮來潮去,台灣能成為國際媒體靠岸碼頭嗎?
在國際局勢風雲詭譎之際,台灣作為亞太區域地緣樞紐,及比起周邊國家相對活躍的議題開放與社會參與風氣,是否具有足夠的格局發展成亞洲媒體中心?在拜登當選後,中美外交關係如何潮湧仍是未定之天。此際,台灣可以如何認知自己國際傳播上的地位與現況,又如何好好準備,抓住瞬息萬變的時機?
黃子明X孫窮理X余志偉X李三沖X梁駿樂X鄭怡雯|影像的力量:行進間的社會運動
黃子明說,不論是現在的香港,或是戒嚴時期的台灣,參與社會運動的抗爭者對於媒體紀錄的影像,其實都抱著一定程度的擔憂,恐怕這些影像成為日後當權者清算的工具。因此,在台灣早期的街頭運動裡,群眾攻擊攝影者是非常普遍的狀況。
國際傳媒:2020/12/25~2020/12/31
🗞 NPR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20201230
✅ 4 Ways 2020 Changed Media: The Consumer Has Never Had More Power
2020 改變媒體的 4 大方向:閱聽用戶擁有前所未有的權力
This will be a pitched battle for control of the attention economy – what earns consumers’ notice and loyalty. In the process, more material will move to streaming television, reaching us through our smartphones, tablets, desktops or smart TVs.
傳媒一週:2020/12/25~2020/12/31
✅ 媒體素養扎根社區大學 社大老師研發「打假」創意教案|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01225
✅ 在地報社新聞難曝光 谷歌演算法作祟|台灣醒報|20201227
✅ 2020 年第一大新聞 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聯合報|20201230
李雪莉|她眼中的世界:身為報導者
「我們終於可以好好說話了。」台灣解嚴的那天晚上,資深記者李雪莉的父親對她說。當時還是中學生的她並不清楚那句話的含意,多年之後回顧才發現,這句話貫穿了她整個生命的核心。李雪莉分享她浸淫新聞界多年的心得:從商業媒體到公共媒體的箇中原由、新聞工作的典範轉移,以及新聞界的性別平權觀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