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卓新沙龍紀實 No. 2/張潔平|編輯作為一種技藝:形塑公共的策展人與守門人
作為新聞評論獎得主,張潔平卻說,不談怎麼寫評論,而是聊聊編輯在自身脈絡裡的重要性與影響。
張潔平對於獲得新聞評論獎還是相當驚訝,因為她自認並非典型的評論人,也甚少寫評論,撰文手法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評論寫法,張潔平說:「我覺得我是用一個編輯的思路在寫這一系列的。」
國際傳媒:2021/04/30~2021/05/06
🗞 THE GUARDIAN 英國《衛報》 |20210502
✅ UN catalogues ‘chilling tide of abuse’ against female journalists
令人膽戰心驚的仇女霸凌狂潮!聯合國報告類型化針對女性記者的不當言行
Misogyny, bigotry and threats ‘cut public trust in critical media’, warns report after major investigation
傳媒一週:2021/04/30~2021/05/06
✅ 公視確定出局!文化部 10 億影音平台「爭議」標案 改由中央社承接|中央社|20210505
✅ 陳耀祥:《台視新聞台》上架 CH52 5 月底可以審查完畢|ETTODAY新聞雲|20210506
✅ (香港)箝制新聞自由再出招!林鄭宣布將立法打擊假消息|新頭殼newtalk|20210504
李宗憲|🇵🇭 菲律賓記者的勞動環境:低薪、過勞、失業風險
根據菲律賓全國新聞工作者聯盟(NUJP)統計,當地已有 38 名媒體工作者感染新冠肺炎,其中 2 名攝影記者因重症死亡。瑞伊沒有健康保險也沒病假,只能放 14 天的無薪假。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統計,菲律賓有 700 萬至 1,000 萬的契約勞工,佔總勞工數約 1/4。⋯⋯
低薪、老闆施壓、災難創傷⋯⋯新聞工作者的勞動權該如何保障?
「低薪、高工時、壓力大」是台灣新聞工作者長期面臨的處境,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勞動權又該如何保障?台灣記協與媒觀基金會發表「台灣新聞自由與記者權益監測計畫」成果,並發布《2020 台灣媒體工作者權利受害紀錄》報告,主張應該與國際記者聯盟(IFJ)合作,並建立記者權利守望機制與投訴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