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理|切除蘋果,然後如何
七一之前,香港媒體行業接連發生動盪,《蘋果日報》、《壹週刊》即時停止運作,編輯、主筆被捕,《立場新聞》發佈一系列爲自己辦後事的公開聲明,早前已經過極大動盪的香港電台再次即時停辦了數個節目、更換人員。連串動作的發生令人喘不過氣:一個極權主義政府摧毀艱難建立的新聞自由之根基可在頃刻之間。⋯⋯
國際傳媒:2021/06/18~2021/06/24
🗞 PRESS GAZETTE 英國《新聞公報》|20210624
✅ Editors at FT, BBC, Süddeutsche Zeitung and elDiario on post-pandemic challenges after ‘good crisis’ for news industry
《金融時報》、BBC、《南德意志報》、西班牙《每日新聞報》編輯們:如何維繫新聞業在 Covid-19 增加的數位訂戶?是後疫情時代的最大挑戰!
News leaders including the editor of the Financial Times have said they see keeping hold of the digital subscribers gaine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s their biggest challenge over the next few years.
傳媒一週:2021/06/18~2021/06/24
✅ 香港蘋果最終章!26 年歷史劃下句點 港人漏夜搶購|NOWNEWS今日新聞|20210624
✅ 十二頁告別書:香港的最後一份《蘋果日報》…寫了什麼?|轉角國際|20210624
✅ NCC 申報第七類人員 18474 人優先施打疫苗|ETTODAY新聞雲|20210623
李宗憲|🇵🇭菲律賓記者如何報導 Covid-19?
最近,各類別的醫學專家、學者都成為台灣媒體相繼邀約採訪對象,但有些醫師並非免疫或公衛專業,或甚至人不在台灣。菲律賓記者找尋醫學專家採訪時,大部分會找當地的醫師組織(Medical society),從中挑選適合的人選受訪。⋯⋯
周傳久|疫情持續負面新聞充斥的另類選擇:🇬🇧英國《積極新聞》雜誌
《積極新聞》得到 33 國 1,500 位從 18 到 89 歲人士跨國迴響支持。病毒流行期間陸續出版涵蓋環保、自然、生活、科學、經濟等多領域很有國際觀和普世價值色彩的故事。其中關於 Covid-19 期間相關社會變化與因應的專題故事就多達 127 則,帶給民眾生活啟發、鼓舞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