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亞洲新聞專業論壇-中國場|中國新聞黑暗時代 媒體人如何在黑洞裡探求光亮
輕快的旋律響起,緊接著一個明亮而沈穩的聲音說道:「大家好,歡迎來到不明白播客,我是主持人袁莉。」紐約時報亞洲科技專欄作家袁莉,主持Podcast節目《不明白播客》至今一年多。曾以英文寫作多年、長居外地的袁莉,這一年來以中文對談,報導中國白紙運動、專訪流亡者、談國際政治,也報導中國年輕人的就業困境。她說:「我感覺我需要和中國人直接對話。」
傳媒一週:2023/08/11~2023/08/17
※ 有線電視收視戶第2季跌破460萬戶 續探統計以來新低|中央社|20230817
※ 迪士尼頻道將撤台 NCC:系統業者最晚年底須送替補頻道|中央社|20230816
※ 《紐約時報》更新服務條款!明文禁止新聞報導被用於AI開發|聯合報|20230816
國際傳媒:2023/08/11~2023/08/17
✎ TECHCRUNCH 資訊科技媒體《TechCrunch》|20230816
Google’s AI search experience adds AI-powered summaries, definitions and coding improvements
Google的人工智慧體驗增加以AI產生的摘要、解釋及程式碼改進
Google today is rolling out a few new updates to its nearly three-month-old 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 (SGE), the company’s AI-powered conversational mode in Search, with a goal of helping users better learn and make sense of the information they discover on the web. The features include tools to see definitions of unfamiliar terms, those that help to improve your understanding and coding information across languages, and an interesting feature that lets you tap into the AI power of SGE while you’re browsing.
「與實務脫節,但仍鼓舞人心」——現職記者如何看待傳播研究?
新聞從業人員所產製的內容、社會影響與產業環境等等,向來是無數傳播學者所深入研究探析的重點,但傳播學界的研究,對於第一線的記者編輯等業界人士來說,是否有實際作用?新聞工作者如何看待相關研究領域的學術著作成果?
2023亞洲新聞專業論壇-香港場|香港新聞自由哀歌 縱使黑洞中只見微光 離散港媒仍不放棄奔跑
《光傳媒》總編輯梁嘉麗受邀在2023亞洲新聞專業論壇,分享她作為香港記者的親身經驗,從中看見中國治下逐步限縮的香港新聞自由,以及離散港媒如何抵抗主流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