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Google深度事實查核培訓記錄(下)——假新聞的防制對策

依照新聞編採規則,記者必須交代消息來源。但媒體引用社群媒體的訊息時,卻會用「網友表示」、「網路流傳」、「媒體報導」,歐文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好,除非媒體能交代消息來源、並確認是真的、也取得消息來源同意,才能使用這則訊息。如果事後發現新聞是錯的,就算指出新聞來源也不能免責。⋯⋯

read more

朱淑娟|Google深度事實查核培訓記錄(上)——真假新聞的識別法

2004年Facebook成立以前(YouTube成立於2005年、Twitter:2006年、Instagram:2010年),一般認知的「新聞」,指的是由新聞媒體記者所寫的報導,雖然當時部落格、BBS等平台也活躍地傳遞訊息,但一般不會稱這些訊息為新聞。加上當時分享、評論不像現在這麼方便及普及,新聞有比較明確的來源及定位⋯⋯

read more

沈伯洋|戰爭早已開打:假新聞與資訊攻擊

沈伯洋介紹道,有一種新型態的攻擊模式,從頭到尾都是空中,最有名的就是大阪關西機場事件,該假新聞源頭是河南網紅。網紅以第一人稱觀點寫出假故事,甚至有假影片跟假照片。之後,作為內容農場的觀察者網把故事寫成新聞。民眾在網上討論後,接下來,更進一步促其發散的關鍵,就是政論節目。政論節目會直接以受影響的民眾意見作為討論素材,形成輿論攻擊政府。

read more

簡信昌|從數據新聞看數位的新聞思考方式

READr有一期數位專題〈娃娃機夾什麼〉,在文章旁設計娃娃機店的夾子和娃娃,隨著讀者往下閱讀,夾子也會跟著往下,最終夾起娃娃。這種「不像互動的互動」,卻是吸引讀者閱讀的成效最好,讓他頗為意外。「那篇貼文的閱讀深度真是無與倫比的深,大家都很想看到娃娃被夾起來的樣子。」

read more

吳國禎|幻境漫遊!VR和AR在媒體上的應用

近年來,所謂的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或是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的新科技展示方式,有越來越常見到的趨勢;但是,多數的閱聽人在初步接觸這樣的呈現手法時,或許還不是太能夠分別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或是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的差別,這邊就先來簡單作個說明吧。

read more

周傳久|小編之亂?來看北歐小編怎麼做!

目前北歐各國公視幾乎辦公室窗子處處都是彩色貼紙,隨時在共同建構新的服務,還刻意透明化給不同部門路過同事,目的就在因應數位時代,用更快速的合作創新激盪,回應快速地媒體使用變化。

read more

許多人宣稱要停用臉書,卻鮮少有人這麼作⋯⋯國際傳播學會主席談「網路平台化」

「許多人宣稱要停用臉書,卻鮮少有人這麼作!」Flew教授進一步指出,藉由使用者參予平台內容的填充,平台能形成一個相當完整的生態系統,對其中的使用者有著強大的箝制力。平台用戶往往具備不只一種角色,時而是生產者,時而是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能在平台上創造出的價值更加可觀,生態也更加穩固。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