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新聞自由危機:900多名記者流亡海外 部分被迫轉行
數據指出,自2018年至2024年,至少有913名來自15個拉丁美洲國家的記者被迫離開家園,尋求異國庇護,以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許多人甚至因此放棄了新聞專業,轉行謀生。
《被迫流離的聲音》(Displaced Voices)是由哥斯大黎加大學、新聞自由組織Fundamedios和智利迪亞哥波塔萊斯大學共同完成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這些流亡記者的數字代表著拉丁美洲民主體制的一道「公開傷口」。
Read More2025年10月16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數據指出,自2018年至2024年,至少有913名來自15個拉丁美洲國家的記者被迫離開家園,尋求異國庇護,以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安全。許多人甚至因此放棄了新聞專業,轉行謀生。
《被迫流離的聲音》(Displaced Voices)是由哥斯大黎加大學、新聞自由組織Fundamedios和智利迪亞哥波塔萊斯大學共同完成的報告。這份報告指出,這些流亡記者的數字代表著拉丁美洲民主體制的一道「公開傷口」。
Read More2025年10月15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2024年5月,《今日印度》(India Today)新聞主播 Pooja Shali 收到一則來自友人的訊息,對方表示在社群媒體 Instagram 上看見她主持的晨間新聞節目《First Up》片段。然而,該影片顯得異常:Shali 的語氣與以往不同,說話節奏略顯不耐,內容則在推廣一款行動交易應用程式。影片中,她聲稱該應用程式經過《今日印度》新聞編輯室審核,並獲得印度首富 30 億美元投資。
事實上,Shali 從未聽聞過這款應用程式,更不曾在節目中進行任何推銷。
Read More2025年10月10日 | 媒大事
※ 日本民眾對媒體信任度持續下降 融合新舊成未來方向|自由時報|20251006
※ 綠委修央廣條例:刪華僑及祖國字眼、拿掉對大陸傳播|Newtalk新聞網|20251007
※ BBC國際頻道拓財源 爭取挪用部分國防預算|中央社|20251004
2025年10月10日 | 媒大事
✎ Digiday 美國數位媒體《數位日報》|20251003
Inside The Economist’s plan to grow revenues in a post-search, AI-driven future
《經濟學人》在後搜尋時代、人工智慧驅動的未來如何增加收入
Unlike many publishers securing AI licensing deals, The Economist is going against the grain – keeping its journalism off-limits and actively blocking AI bots from scraping its content, via its CDN vendor Cloudflare. “We’re building our business for an environment where we don’t expect to get any traffic back from those AI platforms. Fundamentally, their business models and their strategies are aligned to being end-user destinations in their own right and not providing those click-throughs,” said Bradley-Jones.
2025年10月8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台灣新聞攝影協會舉辦「2025台灣新聞攝影大賽|頒獎典禮暨座談會」,此次座談主題為「肖像權高漲的年代,新法規的限制,對攝影記者的採訪挑戰」,由中央社資深攝影記者王飛華擔任引言人,並由聯合報法務組主任廖健翔主講,法新社前資深攝影記者葉陶軒也就通訊社對新聞肖像權的要求分享自己的觀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