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裁員 新聞生力軍如何因應?/張春炎(特約記者)
此次中時裁員問題,再次凸顯出記者作為一個專業工作者,其勞動權力所面臨的種種危機,也讓傳播科系(特別是新聞科系)的學生心生畏懼,遲疑畢業之後到底要不要投入記者的行列? 作為一個新聞教育者,洪貞玲老師不忘給將來可能投入記者行業的學生一些建議。...
Read More2008年08月25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此次中時裁員問題,再次凸顯出記者作為一個專業工作者,其勞動權力所面臨的種種危機,也讓傳播科系(特別是新聞科系)的學生心生畏懼,遲疑畢業之後到底要不要投入記者的行列? 作為一個新聞教育者,洪貞玲老師不忘給將來可能投入記者行業的學生一些建議。...
Read More2008年08月25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張春炎|特約記者採訪報導 解嚴之後,媒體環境巨幅變動,媒體人期盼的新聞自由與民主榮景卻沒有到來,沒想到反倒是報業的經營越來越困難。更沒想到的是,過去滿滿懷理想投入新聞業的記新聞工作者,在報老闆一聲「經營困難」,就在一夜間輕易丟了飯碗。...
Read More2008年08月25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前些時間廣播電台和NCC正火熱的討論著一個話題,就是『節目廣告化』──其實有那麼嚴重嗎?不就是廣告嘛!試若單純的討論插播廣告,那NCC哪需大張旗鼓的召開公聽會、公協會嚴格要求並規範之呢?若非『節目廣告化』不嚴重?NCC又何需祭出罰單開罰呢?原因莫過於,某些廣播電台確實罔顧聽友期待和享受閱聽的權益,只把聽眾當成『顧客』對待。 何謂節目廣告化.廣告節目化?...
Read More2008年08月25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篇名:〈民意與公共性:批判解讀台灣電視談話節目) 作者:楊意菁(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所,助理教授) 資料來源:2004年,《新聞學研究》第79期,頁1-47 過往電視談話節目被視為是人們展現意見的絕佳場域,在弁鄐W也被期待能夠提供市民大眾參與,甚至是對民主政治有所貢獻。然而,釵h的學者從媒體的公共角度,以及民主溝通角度觀察實際分析後,卻認為談話叩應節目,似乎跟公共領域及民主的理想差距甚遠。...
Read More2008年08月25日 | 卓越新聞電子報
中國時報記者林志成這篇「指考英翻譯、作文 五分之一零分」的新聞,是很多年來難得一見的好聯考新聞。通常這一類新聞會說,今年分數普遍提高了、普遍降低了、跟去年差不多了之類的話—-奇怪,這不是廢話嗎?分數除了提高、降低、與去年差不多之外,難道還有別的可能嗎? 既無別的可能,這還算是新聞嗎?大熱天讀到這種行禮如儀的「新聞」,既不消暑又無營養,只教通膨的日子愈發難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