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卓越新聞電子報

讓生活品質報導超越拼經濟話題/周傳久(公共電視記者)

  台灣現在的電視新聞媒體大致有三種,第一種是衝收視不太管社會變化的,例如兩位影星的婚姻可以天天報每節報,吃喝麻辣不管肉燥加豆腐乳對健康怎樣都報,甚至說一種漢堡可以吃了不用運動就健康也報,報到失去收視力為止。第二種是跟隨政治與政策話題「內」而走,因為要收視又沒有人力和思考力想更多了。所以政府說消費券,就一直報消費券,加上贊成與反對的或者選邊站,再配相關有收視率的消費新聞,甚至憑想像自創新聞告訴大家那是新流行,就這樣完成報導節目。第三種是有可能走出前兩種而提...

Read More

傳媒一週(98/02/13)

[b][size=small][color=330000]重要訊息[/color][/size][/b] [url=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112009021200264,00.html]彭芸:衛廣法修正案 不應訂罰責[/url]...

Read More

call in 節目與聽友/嚴玉霜(望春風廣播主持人)

聽友:嘿!阿全仔..你知影我在哪嗎?我呷你帶出來運動咧! 聽友:嘿!阿全仔..厚..拼經濟操漱u,我都靠聽你一味節目,若沒聽是會破病! 聽友:嘿!阿全仔..我媳婦生了啦,等一下我舀一碗麻油雞給你吃! 聽友:嘿!阿全仔..點一首歌了「喘氣也悲傷」,昨天阮的薪水輸了了,今天要做白工了! 記者曾跟「阿全」共同主持過一段時間的節目,那段live節目和聽友的互動過程,現在想起都還會笑!...

Read More

第四講:媒體與公眾信任(Media and the Public Trust)

  當一群人聚集在倫敦著名景點海德公園大放厥詞時,有一些人可能會認為那群厥詞份子所發表的言論是不切實際、不可信、甚至讓人覺得他們是心智不正常的一群瘋子。公眾對於媒體的信任也是一樣,我們也常常被一些電視、廣播的脫口秀主持人的言論觀點、超市販賣的小報以及電視的驚悚頭條所惱怒,造成媒體無法立即性取得大眾的信賴。一些網路新聞、大型報紙以及其他具有高可信度的媒體經常在做的事情,就是要努力去取得大眾的信任。當我們對外在的人、事、物產生恐懼、不確定時,也許我們會採信他們...

Read More

採訪陳幸妤越線爭議 STBA籲多利用同業協商自律/編輯部

  TVBS駐美特派范琪斐在部落格上對中天電視同業臧國華開砲,讓記者採訪越線的新聞倫理問題又搬上檯面,除了在同業競爭壓力下的擦槍走火,以及記者個人專業修為高下之外,各家電視台內部新聞控管寬嚴不一,相關主管對新聞專業倫理認定標準不同的問題再次浮出檯面。各台究竟應該如何採訪扁案關係人陳幸妤,一直是讓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STBA)之新聞自律委員會頭大的問題,委員會主委陳依玫建議,未來同業可透過同業協商管道來處理類似紛爭,逐步建立同業自律的遊戲規則。...

Read More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