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卓越新聞電子報

再論公共報業的可行性/邱家宜(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執行長 媒體改造學社執委)

  大幅裁員對外宣稱將轉型為「精英報」言猶在耳,中國時報已被旺旺集團併購,完全結束余氏父子「文人辦報」時代,正式進入「商人辦報」階段。聲譽卓著的傳統報業集團,在經營壓力下向資本低頭的情形不只出現在台灣,繼梅鐸買下權威財經媒體華爾街日報,執美國質報牛耳,紐約時報的沙茲伯格家族也不得不讓墨西哥富豪斯林姆(Carlos Slim)入股紐時...

Read More

第五講:新聞客觀性存亡論戰(Journalistic Objectivity)

  新聞客觀性的概念是美國新聞實務界極力恪守的重要信條,但對於部分人士來說,客觀性是不存在的,因為新聞客觀性不若醫學臨床與科學測量所要求的精確性與驗證標準。但反過來說,新聞客觀性卻是記者產製新聞時,於心中需要把持與努力的目標,記者必須將事實現況與自我的情緒抽離於工作,也同時要將自我的意見與事實陳述做切割。...

Read More

新聞成公害 公器效應大損傷:專訪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執行長盧世祥/張春炎

  新防會發表2008年台灣主要報紙的烏龍新聞統計,調查顯示烏龍新聞年年增加,再度引發社會各界譁然,除了凸顯出台灣新聞公信力年年下滑的窘況之外,同時也引發幾項值得省思的議題,到底如何再度建立台灣新聞的專業?嬝奶H與台灣社會如何面對面對年年越趨劣質的新聞?   特別是,假若新聞真成為公害,我們應該怎麼辦?因此,《傳媒與教育》特別專訪到新防會執行長盧世祥,針對台灣新聞、輿論市場每況愈下的情況,提供他的看法。...

Read More

2008年十大烏龍新聞出爐 媒體公信力臨挑戰/呂一銘(新防會報紙觀察報告主持人)

  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從2008年全年台灣主要報紙出現的637則新聞烏龍事件中,選出十大烏龍新聞(參見附件),各報「通通有獎」(註:有的烏龍事件中,包括好幾家報紙),依序為聯合報11則、蘋果日報10則,中國時報9則,聯合晚報6則,自由時報4則。...

Read More

新聞客觀性存廢論平議/彭家發(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

  新聞(處理)客觀性問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喋喋不休地爭論了八十餘年,千般爭論,萬般爭議,迄無定論。擁護者認為,這是新聞處理的不可或廢守則;異議者雖然多認同客觀性是新聞界值得追求的目標,但卻認為在媒介實務中,這是一項不切實際的不可能任務。新聞不客觀、新聞不可能客觀、新聞不必客觀和新聞如何客觀之類問題,一直是新聞實務界和學院派學究之間的「鬥嘴」話題,彼此認為對方才「搞不懂狀況」。討論這一問題雖然經緯萬端,但尋本溯源,還是得從美國談起。...

Read More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