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卓越新聞電子報

網路霸凌趨嚴重 受害學子無處逃/黃嬿

  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青少年使用網路的頻率與時數已超越電視,成為生活中最重要的傳播媒體,加上數位相機、手機等數位科技的普及以及網路無遠弗屆的傳送特性,使得網路霸凌已從校園問題,發展成為一項日趨嚴重的社會問題。   國內近年來發生的網路霸凌案件不少,包括「國一女狠呼巴掌 學霸凌貼上網」、「負我就貼你」、「怕同學排擠 最困擾孩子」、「廁所修理三女 過程全都錄」等新聞事件。...

Read More

網路霸凌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霸凌(bullying)是一種蓄意的、持續性的行為,透過言語的騷擾、身體上的攻擊,或其他諸如操縱、強迫等方法造成他人產生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   研究指出,權威性結合強烈控制欲的成年人是霸凌者的人格特徵,特別是對次級團體的偏見是造成霸凌行為的風險因素之一,忌妒和怨恨也是產生霸凌行為的心理動機。霸凌也可被用來當作隱藏恥辱、焦慮或膨脹自信的方法,如透過貶低他人,霸凌者可感覺自我力量增強(empowered)。...

Read More

媒素教室策略第二講—-做戲非呆子 呆子不做戲/鄧宗聖(政治大學媒體素養研究室)

  媒體素養第二課,主要目的是希望認識「媒體組織影響訊息建構」。在台灣,要不是有特別的嗜好,喜歡隨選視訊,不然家家戶戶通常都使用無線電視,或裝有線電視,收看「吃到飽」的電視節目,儘管沒有那麼多時間,但也覺得物超所值。不過,很少人會去細想,為什麼能那麼免費(加裝無線頻道接收器)或是便宜地收看節目(有線電視打包所有頻道節目供應者,向收視戶收取頻道使用費用)。為什麼許多新聞從業人員要免費地提供給我們資訊?又為什麼周杰倫、蔡依林等明星藝人要表演給我們看呢?這次就要...

Read More

三月紀事/政治大學新聞系兼任教授彭家發

  三月中旬,2009年棒球經典賽,中華棒球代表隊兵敗東京。有報刊報導老將隊長恰恰已經盡力作好「賢拜」(前輩)責任;又有形容中華隊返國的漫畫標題說:「糟了,這次献(獻)給我們的不是花圈…」;幾乎同一段時間有關小四國文該教不教、考不考修辭格,而在版面上,炒熱了一陣子,而名家議論,「振振有詞」,但都令人看瞠目結舌,似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Read More

記者轉業 首重心態調整/李若群(前台灣新聞報記者 前高市府教育局公關 現籌組公關公司中)

  「記者轉業,就請先忘掉自己做過記者這一行」。擔任線上採訪記者10多年,如今離開記者工作崗位多年,心中仍常存不捨與難過,但我堅定要走出自己的另一條路,不過若有人問我想再回新聞圈嗎?我會遲疑許久,也許是我一直無法跨越過,曾經擔任記者心中的那道最大障礙。...

Read More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