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專業

溫金柯|也是聖誕節!佛誕日談媒體與信仰

做為媒體工作者,我們的工作內容就是向社會大眾提供訊息。在工作的場域中,稍具反省力的人應該會發現,即使自覺性的遵守誠信、查證和平衡報導⋯等自律的工作倫理,但是我們所報導的內容都不可能是絕對客觀無誤的。然而媒體乃是一個面向社會大眾的工作,它所具有的公共性,必然要求媒體工作者最好是一個有信仰的人⋯⋯

Read More

2019卓新沙龍紀實 No. 2/楊子磊|從日報、網媒到雜誌的攝影筆記

「我在2013年6月進到《立報》之前,其實我完全沒用過數位相機。但在面試時,主管問我會不會使用閃光燈,我卻跟他說那沒問題……」沒人料到,
《卓越新聞獎》新聞攝影獎多屆得主楊子磊一開場便來個真情告白,坦言入行才開始學習攝影。在此之前,他就讀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學的是分析繪畫,對於攝影技術與知識可說毫無概念。為了做好拍攝工作,他嘗試活用過往分析的影像敘事技巧,思考如何將局部的個別元素統整在一張照片裡。

Read More

陳德愉・野島剛・何榮幸|從新聞現場到寫作出書:新聞書寫追光者

談及寫作與出書,深耕人物寫作多年的陳德愉表示,透過真誠傾聽、細膩觀察,希望能描繪出會恐懼、會逃避犯錯,也會學習新事物的「活生生的人」。寫書之於野島剛猶如談戀愛,挹注數年時間、心力關注一個題目,即使過程苦澀參半,也曾想過放棄,仍盼望修成正果的一天。而《報導者》承載古典新聞學的精神,何榮幸認為自我實現的事情需要透過書本形式保留,而不只是留存在網路空間。回首三人從書寫到出書的過程各不相同,憑藉著一股「非我不可」的使命感,讓三人終在這條路上聚首。

Read More

國際傳媒/莊迪澎|「媒體評議會」冷飯新炒,端得上桌嗎?——馬來西亞的媒體自律難題

希盟執政後,媒體評議會成了通訊與多媒體部部長哥賓星(Gobind Singh Deo)意欲促成的政績。今年三月初,兩個公民組織「獨立新聞中心」(Centre for Independent Journalism)和「馬來西亞憲政與人權中心」(The Malaysian Centre for Constitutionalism and Human Rights)擬出媒體評議會研究報告,並聯辦了媒體評議會全國諮詢會議,然後廣徵意見,放眼在四月底擬出設立媒體評議會的法案草案和/或章程。一個月後(4月1日),由媒體業主和編輯組成的一個委員會公佈了另一份媒體評議會草案,並徵詢公眾意見。這個委員會宣稱自去年八月已開始商討此事,方達成協議。

Read More

2019卓新沙龍紀實 No. 1/王之杰|好專訪是怎麼鍊成的?從佐科威獨家專訪談起

歷經500天的接洽連繫,《商業周刊》在2018年完成了獨家專訪印尼總統佐科威,而這份難能可貴的專訪,更在各家媒體的國際新聞中脫穎而出,榮獲2018年卓越新聞獎文字類國際新聞獎。
3月28日晚間,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特別邀請製作團隊成員:王之杰(資深記者,現任《今周刊》顧問)、商周記者管婺媛、陳宗怡,共同出席分享他們的採訪奇遇。

Read More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