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大中|媒體的昨日、今日、明日(6):當今新聞機構最致命的挑戰
⋯⋯網路媒體的出現,平民記者到處都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新聞的碎片化、短暫化、不但無法脈絡化和普及化,反而加劇無厘頭化、斷裂化的程度,離他的願望更遙遠。此外,假新聞與量產式假消息,在專制政權的刻意操弄下,對新聞的傷害遠比失去脈絡、時序和好奇心更嚴重。這才是近來新聞媒體最難以克服、也最致命的危機。
Read More⋯⋯網路媒體的出現,平民記者到處都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新聞的碎片化、短暫化、不但無法脈絡化和普及化,反而加劇無厘頭化、斷裂化的程度,離他的願望更遙遠。此外,假新聞與量產式假消息,在專制政權的刻意操弄下,對新聞的傷害遠比失去脈絡、時序和好奇心更嚴重。這才是近來新聞媒體最難以克服、也最致命的危機。
Read More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和防疫單位的科學家們一樣忙得不可開交的,還有新聞媒體的記者們。儘管假新聞仍不時可見,美國大眾普遍認為媒體表現可圈可點,惟病毒風險多少有被誇大之嫌;但在與病毒起源以及相關的知識的認知上,政治光譜兩端卻有著顯著的落差。在資訊分眾的時代,媒體該如何在病毒肆虐的背景下,背負責任感進行報導?
Read More1995年在瑞典公視兒童電視新聞組製作人Pelle Thörnberg說,每當世界發生大危機,例如恐怖活動或疾病天災,兒童看到大人擔心,可能也會擔心:那些事會發生在自家隔壁嗎?這是很自然的,因為不了解,所以公共媒體有責任從兒童眼光思考:他們在想什麼?他們需要怎樣的資訊?
Read More就在各家媒體紛紛報導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防疫新聞時,卻出現日本政府利用官方推特帳號點名特定新聞媒體,直指對方報導內容有誤,最後是政府官方帳號屈居劣勢,表示自己最初的發言說得太超過,卻不肯向大眾道歉。
對此,許多媒體都擔心,政府這次利用官方推特點名特定媒體是假新聞,有侵害新聞自由的疑慮。
北歐的丹麥是個例子。丹麥公視(Danmarks Radio,以下簡稱DR)製作了半小時特別節目,導言說我們寧可保持冷靜,讓生活如常。用精簡的方式介紹病毒特性,輔以圖表說明一般流感、SARS和冠狀病毒致死率分別是百分之0.2和10與0.7。讓大家知道不需要過度害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