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新聞專業

陳信聰X郭淑媛|製造異見?政論節目與論壇版的今天與明天

陳信聰說:「我和淑媛在兩個極端的媒體,她在商業媒體,努力朝著『真道理性愛台灣』,我反而是在最保守、最無聊、最枯燥、最難看的媒體,要往好看的路衝刺。」郭淑媛表示,越談政治越「口水」,因此更傾向聚焦於公共政策。究竟公共電視和《蘋果日報》,在這場論壇中會擦出什麼火花?

Read More

吳怡慈X張正X賴衍銘|台灣的國際發聲:如何在宣傳與事實間平衡?

大外宣是否代表粉飾台灣的美好的一切?賴衍銘認為「國家宣傳有其必要,但應該多頭並進,不是一味宣傳國家的好」。張正坦言,不是每件議題都能巧妙躲過,需涉及許多編輯與選擇過程,僅能趨向更不違背良心的做法。吳怡慈則補充,「想到台灣的時候,未必是想到台灣的好,而是台灣人怎麼想這件事?」

Read More

徐蘊康X相振為|變革時代:藝術節目與國際專題的媒體實踐

在這個網路興盛的時代,各家媒體及自媒體蓬勃發展,徐蘊康認為這個現象「看似有多元聲音,但其實社會逐漸分化。大家各自躲在同溫層裡,甚至有些媒體的內容變得極端。」很多人希望出名才想當記者,但其實當網紅便能出名。相振為認為,新聞的價值是報導好的故事,且網紅無法取代媒體守門人的查證工作。⋯⋯

Read More

《民主之眼》三部曲透過攝影記者的鏡頭,回望1980-2000年台灣民主運動最真實的現場。

目前正在挖貝集資,希望將公播版送進校園,讓下一代也能看見、理解台灣走過的歷史。

募資連結: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卓越新聞電子報

為讀者報導新聞媒體最前線,追蹤所有重大新聞演講活動現場、探索新聞媒體浮動的疆界!

我們也在這裡